刘毅:鳞光入篆痕 水墨载千屿

2025-03-23

鱼拓 《选录逍遥游》

鱼拓 《龙门有期》

刘毅,浙江淳安人。中国鱼拓协会理事,浙江省甲骨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篆书委员会委员,淳安县文联副主席,淳安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七届“杭州工匠”,入选“浙江省书法篆刻100家”,入选杭州市书协“星火计划”。其鱼拓作品获国际鱼拓大赛“白金奖”,连续三届中国鱼拓优秀作品展最高奖“金鳞奖”。其书法篆刻作品入展第13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吴昌硕奖”“沙孟海奖”“陆维钊奖”“浙里昌硕”等浙江省书法篆刻大展。

记者 陈友望

刘毅,一位将鱼拓与书法融为一体的艺术家,其艺术特色独特而鲜明。他凭借对鱼拓的热爱和书法艺术的造诣,巧妙地将千岛湖的鱼儿化为纸上的灵动生命,让观者仿佛能听见水波荡漾,看见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

他的鱼拓作品,是对鱼儿的生动再现,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致敬。他巧妙地将传统鱼拓技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让人沉醉其中。在鱼拓的世界里,他找到了与书法艺术的完美契合点,将两者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同样精彩,笔触流畅,气韵生动。在刘毅的艺术世界里,鱼拓与书法相互辉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味的艺术空间,让人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时代气息。

艺术典藏:在你的书法篆刻道路上,从最初的兴趣启蒙到后来的专业学习和创作,你认为哪些关键因素促使了你技艺的提升?

刘毅:这其中有三个关键因素。部队经历塑造的品格根基、职业环境提供的实践土壤,以及精品路线驱动的艺术突破‌。三者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技艺跃迁的内在逻辑。

技艺飞跃从不是单一维度的简单积累,而是生活阅历、职业沉淀与审美高度在时空维度上的立体化合反应‌。当部队培养的坚韧心性遇见艺术创作的审美淬炼,最终在精品化创作中实现能量释放。

艺术典藏:多年来,你潜心钻研鱼拓技艺,创作的作品荣获过首届国际鱼拓大赛直接拓法“白金奖”、三次问鼎中国鱼拓优秀作品展最高奖“金鳞奖”,又是淳安县首届十大“千岛湖工匠”,谈谈你对鱼拓技艺的理解和实践。

刘毅:继首届千岛湖工匠之后我又获评第七届“杭州工匠”,书法篆刻入选“浙江省书法篆刻100家”,同时入选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拓鱼拓心,心即是鱼也。我理解的鱼拓技艺讲求以心映物,气韵生动,最高境界是“复活”,与观者共鸣。一幅优秀的鱼拓作品必定是鱼拓、书法题跋、印俱佳。为此在书法篆刻的学习中我以常态化学习为日课。我坚信,只要目标明确,付出真心,定能收获美好。

艺术典藏:鱼拓与书法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在探索个人艺术风格的同时,你是如何从古代经典作品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的?

刘毅:在鱼拓与书法的融合创作中,我时常以徐渭的“狂草精神”为指引。徐渭的笔墨恣肆中暗含法度,其作品既根植传统又打破程式,这启发我以“破界”思维探索艺术边界:将鱼拓的自然肌理视为宣纸的延伸,以书法线条的流动呼应鱼身的韵律,在虚实相生中构建“水痕墨韵”的共生关系。

‌从传统中“汲古”,并非简单临摹,而是提炼经典符号的当代性。‌从徐渭的“泼墨大写意”中,我提取“势”与“意”的张力,将其转化为鱼拓创作中的动态构图;通过书法题跋与鱼拓图像的对话,既延续文人画的诗书画印传统,又以现代语言重构视觉平衡——拓印的写实性与书法的抽象性形成时空交叠的剧场感。

‌“精品路线”是艺术态度的自我约束。‌每一幅作品都需经历三重淬炼:鱼拓工序中对自然物象的精准捕捉、书法创作中对情感密度的凝练、两者融合时对“意外效果”的理性把控。这样的创作观,不仅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致敬,更是根植传统,不忘初心,争做佳作的时代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