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营商新范式

拱墅运河畔崛起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2025-03-23

本报讯(记者 许卓恒 拱墅微融圈 周肖维 周伟洁)在2025年全国两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号召下,拱墅区以“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全力提升覆盖“招商—建设—投产”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眼下,作为大城北开发主战场,康桥街道33个在建项目全线发力,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等标杆项目全面加速,而滨水公共空间谢村段公园的贯通难题更以“9天破局”展现“拱墅速度”,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大城北地区新投用的活力水岸空间,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谢村段公园吸引了众多骑行者和游客聚集打卡。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这个项目曾因物产石化码头阻碍,沿岸绿道难以贯通。针对这一情况,康桥街道快速成立专班下沉攻坚,仅用9天完成码头丈量评估、清退签约全流程,较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其背后是街道“链式护航”机制的缩影——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前置协调矛盾,实现项目从征迁到投用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为充分挖掘项目潜力,康桥街道整合各方资源,以“专班链式护航、服务链式赋能、发展链式跃升”三维体系为核心,构建“招商签约—建设施工—投产经营”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落实。

从项目谋划阶段开始,康桥街道就建立“审批前置+专员辅导”机制。如平安桥经合社留用地开创性地采用“先行启动”模式,实现项目审批与土地手续同步并联推进,极大缩短了项目筹备周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康桥针对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建设与发展;到了项目建设阶段,康桥牢牢抓住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发力;进入项目管理阶段,则依托“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切实做好项目关联、预警响应及协调处置等工作,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并尽早产生效益。

“营商环境优化不是口号,而是要让企业从‘跑腿’变‘坐等’,让项目从‘纸上’快速落到‘地上’。”拱墅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继续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聚焦低空经济、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数智文旅等新兴产业,着力把拱墅打造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两廊联进”的中心枢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