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游《自书诗卷》(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 藏
徐文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他又以书法驰名,与范成大、朱熹、张孝祥合称“中兴四大家”。
陆游擅长正楷,尤以郁勃沉雄、纵意洒脱的行草驰誉于南宋书坛。清人赵翼曾在《瓯北诗话》如此感叹:“放翁不以书名,而其书实卓绝一时……是放翁于草书,功力几于出神入化。惜今不传,且无有能知其善书者,盖为诗名所掩也。”
陆游习字,多为遣内心惆怅,他的书法作品寓情丰厚,充分展示了他磊落不羁的浪漫主义情怀。陆游之于书法学习,那是真的刻在骨子里的喜爱与执着,其《学古》诗云: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
世间谁许一钱值?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拏虚空。
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陆游热爱习字,可从其所写过的许多诗句中一窥大概。他对颜真卿书法之钟爱,是因感佩其浩然端厚的人格,“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他在镇江焦山浮玉崖的《踏雪观瘗鹤铭》摩崖石刻,乃典型的颜真卿正楷笔势。
除了和颜真卿学,陆游还对张旭草书、杨凝式行书进行专研学习,“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华砚中。”
结合其存世墨迹,陆游一生于二王、怀素、苏东坡、黄山谷等前贤书法皆有涉及,晚年尤喜晋帖,直到去世的前一年,犹在“数行晋帖闲临”,可谓学书终身,毫不松懈。
回眸陆游的书法作品,其代表作主要有《尊眷帖》《怀成都诗帖》《自书诗卷》等。
《尊眷帖》(纸本,行书,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笔画秀润挺拔,字势偃仰倾仄,纵横相参,意致纵逸高远,随意自然,有苏轼、黄庭坚、杨凝式书法遗意而得自家笔墨之妙。
《怀成都十韵诗卷》(纸本,草书,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陆游晚年应友人所请手书旧作七言古诗一首,内容描写50岁前后守宦成都时的景况。该诗卷书法清劲跌宕,气势奔放,信手拈来,格调潇洒,为陆游诗书俱佳的代表之作。
《自书诗卷》(纸本,行草,今藏辽宁省博物馆)诗八首,卷后陆游自题:
“近诗一卷,为五七郎书。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时年八十矣。”
嘉泰四年(1204)正月,陆游刚刚八十岁,作者用友人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挥毫遣兴,将告退归山阴老家后,与村中父老过从所作的八篇诗作一气书成,这是陆游传世墨迹中最晚之作。
观其用笔潇洒遒劲,时作迅疾,偶又徐缓,老辣而不乏天真,结体的丰腴与瘦瘠,行列的起伏,墨韵的浓郁与枯淡,皆能于不经意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岳”高昂的豪放气质与“老来胸次扫峥嵘”的情感抒发。
在宋代,书家普遍讲究毛笔的选择,兔毫、鸡毫、鼠须和羊毫等都很受欢迎,诸葛高所制宣笔朝野尽知,梅尧臣赞誉为“海内称第一”。但是陆游在卷末款题中提到的“猩猩毛笔”,亦是相当的珍稀,这笔来自高丽,北宋大诗人、大书家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二首跋》有云:
“钱穆父奉使高丽,得猩猩毛笔,甚珍之,惠予,要作诗,赤子瞻爱其柔健可人意,每过予书案,下笔不能休。此时二公俱直紫微阁,故予作二诗,前篇奉穆父,后篇奉子瞻。”
如今,当我们面对陆游《自书诗卷》等书法墨迹时,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贯注其中的沛然精气和书写风采。朱熹《答巩仲至》云:“放翁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当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