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俞凌枫 记者 吴佳妮)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水路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近日,杭州与衢州两地交通部门率先建立跨市协作机制,推出“信用白名单+优先过闸”模式,全力保障外贸物流高效畅通。这一举措不仅为不少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为杭州—衢州山海协作工程下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外贸物流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交货周期和国际竞争力。针对衢州市航运物流企业运输外贸物资且船期紧张的船舶,杭州与衢州港航部门在杭州航区现有优先过闸机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关于衢州市外贸急运船舶申请在杭州航区优先过闸的执行方案》,为衢州外贸物流开辟“绿色通道”。
据了解,目前该绿色通道主要面向衢州市信用良好的白名单航运企业。政府部门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先安排闸次,将原本需要数天的船舶等候期缩短至待闸24小时后优先放行,有效缓解了企业外贸出口的交货压力。“以前汛期时我们的船舶过闸一般需要排队5到7天,现在通过优先过闸机制,对于船期比较紧张的船次,基本上待闸24小时后就可以实现直接放行,大大缩短了待闸时间。”衢州江聚航运公司负责人表示。
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外贸急运船舶的过闸效率,还增强了企业的诚信意识,形成良性循环。“信用白名单机制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也将更加注重自身的信用管理。”一位列入白名单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为保障通道顺畅,杭衢交通部门依托“浙闸通”管理平台,动态整合了船舶待闸、水文气象等数据,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联合船闸运营公司等通过平台实时沟通,提前协调急运船舶的过闸需求,实现了跨市船闸的统一调度。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杭州交通部门牵线杭州港务集团十里埠港,直接对接衢州航运企业,依托衢江港区保税仓及四省边际最大内河港的优势,推动十里埠与衢江港区在航线布局、货物中转等方面的协作。同时,通过借鉴衢州“衢州—上海”“衢州—乍浦—宁波”等外贸集装箱航线的成功经验,联合衢州,进一步增强杭衢两地区域“公转水”的市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