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悦
2024年以来,“以旧换新”成了消费者口中的高频词,这一政策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2024年12月13日,一场以“以旧换新”为主题的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更是引发广泛关注。问政现场,申请操作太复杂、提交材料被驳回、涨价之后再补贴等问题被犀利“点名”,数月过去,这些问题整改情况怎么样?日前,杭州市委办公厅“1+7+N”民意互动平台联合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以及律师代表、媒体代表等社会观察员组成“回头看”小组,将镜头转向整改一线,实地走访整改现场,检验从“纸上承诺”到“落在地上”的整改成效。
● 政策加速落地 ●
领跑消费升级
这几天,拱墅区庆春路14号绿源电动车商铺门前张贴着的“本店享受国家新国标购车补贴”海报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市民张大爷推着锈迹斑斑的旧车走进大门,工作人员便迎上来:“您把车架号、身份信息填写一下,我马上为您办理!”原来,前几天张大爷就已经前来了解过“以旧换新”政策——信息齐全、符合要求的“旧车”换购新车,可予以享受新车销售价格40%的立购立减补贴,最高不超过1200元/辆,每名消费者可补贴1辆。10分钟后,张大爷就骑着崭新锃亮的国标车驶出商铺。
这一幕,与此前“公述民评”电视问政短片中“拱墅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完全没有开展”的窘况形成鲜明对比。面对问政现场抛出的“商家不知晓政策、消费者享受不到政策、担心补贴兑现慢”等问题,拱墅区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邀请市商务局、市电动自行车协会以及浙江银联、银联商务相关工作人员,对区内报名企业进行银联对接流程、以旧换新注意事项讲解,确保企业了解活动流程,规范开展以旧换新工作。“截至3月2日,拱墅区2025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已达1259辆,使用补贴金额146.83万元,带动销售额439万元。”拱墅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介绍,今年的“以旧换新”政策与去年相比一是补贴力度加强,从原来的“补贴20%最多500元”增加至“补贴40%最多1200元”;二是活动条件放宽,从原来要求旧车必须为本人名下到目前对此不作限制,只要为本人合法持有即可。
以政策扩容为支点,激发消费升级热情。“通过这个政策,不仅消费者享受了红利,也为我们吸引了不少客流,但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快补贴兑换的周期,以降低我们的综合资金成本。”绿源电动车(庆春路店)胡老板告诉记者,参与国补的大部分商家需要先垫付补贴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回款需要一定的周期,通常订单销量越好,所需的资金量越大,这对于商家来讲成了“甜蜜的负担”。对此,现场参与“回头看”的社会观察员建议:“可以通过优化补贴兑付流程、提高补贴资金申领效率、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等措施来缓解资金压力。”
● 优化服务流程 ●
兜住“踏空”的期待
根据杭州发布的《杭州市旧房装修、厨卫改造所用物品材料购置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个人于2024年8月22日后购置用于本市2022年1月1日前合法建成的城乡住宅房屋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所需物品和材料的,可享受补贴,包括饰面砖、地板、墙板、集成吊顶、套装门、整体柜、淋浴房、洁具等16大类,按照实际采购金额的20%给予补贴,每人且每套房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
依照此政策,临平区的胡女士在去年10月24日,通过“浙里办”App的“住宅装修码”提交了补贴申请,但遭遇申请被驳回,理由是上传的材料清单不够高清。可当胡女士准备好材料,想重新提交时,却发现上传通道关闭了。“那时感觉像一脚踩空楼梯,政策明明在眼前,就是抓不住。”胡女士回忆起“糟心”的经历时表示。
而今,这个曾让群众“心凉半截”的情况有了温暖续篇——“回头看”小组走进临平区,详细了解装修补贴申请情况,“在电视问政后,我们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意见人重新申请,并给予指导。现在已经完成旧房装修补贴申请,并通过审核和现场核验,待市级补贴下发后进入兑付。”临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一反三,临平区对系统关闭前审核未予通过的其他26位申请人,采取电话告知的方式,提醒系统可重新申报。截至3月3日,临平区共计审核通过1411户,已发放补贴727户,金额达895万余元。
“能否从‘人等政策’到‘政策追人’,用‘数据跑腿’换百姓笑脸呢?”对此事“回头看”小组也提出了思考。在大家看来,可以通过智能推送算法实现政策内容与受众需求的精准匹配,并且利用数字化手段来优化补贴申请流程,使补贴“下沉到最后一公里”。
此外,在电视问政“大规模设备更新”环节中提到的企业缺意愿、缺资金、缺政策等问题,“回头看”小组在实际走访了解过程中也提出了针对性“良方”:一方面加大产业链对接服务力度,结合产业链、产业生态圈培育工作,加大力度组织有实际成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扶持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支持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展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通过“链式改造”,传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步提升。
各界说
钱雪慧(市政协委员):
“以旧换新”需要在供需两端都释放出巨大的红利。一方面,杭州可以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商家予以税收减免等激励举措,减缓商家垫资压力;另一方面,补贴价格也不应“一刀切”,需要精细化分档,一些成色较好的旧车,可以适当提高回收价格,让消费者获得感更强。当然,对于少数违规商家要坚决打击,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张春霞(社会观察员):
临平区面对胡女士装修补贴申请被驳回,不仅解决个案,更主动筛查联系到26位同类申请人,将“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这种从被动回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正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要义。杭州通过“回头看”机制,推动的不仅是问题整改,更是治理模式的迭代。
要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还需在“简政”上做乘法:材料清单能否实现“负面清单”式标准化?预审系统能否在提交前自动校验材料合规性?当政府部门以“产品经理”思维重构服务流程,这种治理逻辑的升级,将为如何以政策撬动消费、以服务温暖民生提供范本。
郑晓东(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打通普惠利民政策落地的“末梢梗阻”,关键在于提高老百姓享受政策的便利性。一要加强政策宣传,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潜在受益群体,通过短信、App推送、社区通知等方式“靶向”精准推送政策。二要注重技术赋能,可以在申请平台嵌入AI识别技术,自动检测材料清晰度与完整性,实时反馈修改要求,同时增设“容缺受理”机制,对非关键材料缺失的申请,允许先提交后补全。三要科学细化方案,联动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如联合电动车商家推出“以旧换新+免费上牌”套餐,与装修公司合作提供“补贴申请代办”服务等。四要完善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商家与消费者意见,实时公示补贴发放进度、审核通过率等关键数据,提升政策透明度和信任感。
民之所望,就是政之所向。《政在@》民意互动栏目长期向广大市民征集围绕就业创业、教育提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便民服务、城市更新、交通出行、文体生活、养老托育、宜居环境、城乡融合、公共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微心愿”和“微需求”。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参与渠道有多种:
1.微信搜索关注“政在解读”微信公众号,在后台留言;
2.添加微信号“hzrbszyw”,成为好友后直接给我们留言;
3.您也可在工作日10:00—17:00,拨打热线电话85051903提供线索;
4.发送您的意见建议至hzrbyw@126.com电子邮箱或写信至“杭州市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时政要闻中心”,交流您的想法。
请在留言或来信中注明“政在@”,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后续反馈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