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文静
日前,萧山临浦老街上的山阴会馆热闹非凡,一堂由专业老师授课的山阴街社区书法课正在开展。参加活动的不仅有社区书画社团的成员,还有一些新报名的居民。书画社团负责人83岁高龄的居民赵子福,在现场热情地张罗着。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他步履矫健,谈吐清朗,洋溢着满满的活力。
去年9月底,山阴街社区举行邻里节,发布了社区“红格饭架”治理矩阵,包括山阴会馆、丁香工坊、同心铺、老班长工作室等七大空间,每个空间由一位富有经验的热心居民作为“社区合伙人”来管理。土生土长的赵子福是其中之一,他负责照管的山阴会馆,是展示临浦古镇风情的一处展厅。展厅后面,有一间整洁的书画活动室,是社区书画社团的“阵地”。
20多年前,退休的赵子福利用空闲时间学起了书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要练练字。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邻居一起,形成了社区书画社团的雏形。在社区支持下,他们不定时地举办活动,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今已有10多人。去年,书画社团正式成立,还有了山阴会馆里的新阵地,开展活动更加方便了。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书画社团时常开展公益培训,教社区居民或小朋友学习书法与国画。今年年初,山阴街社区启动饭架大学堂计划,书画社团定在每双周周三下午开展2小时课程,从书法、国画到篆刻,请专业老师来培训。不仅社区居民可以报名参加,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加。
山阴街社区党委书记孙娴介绍,山阴街社区是个老龄化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达30%,其中退休工人就有1000多人。既要从居民需求出发,推出精细化服务,又要充分发挥像赵子福这样的热心居民的能量,为此社区颇动了一番脑筋。
去年社区发布的“红格饭架”治理矩阵七大空间,大部分都是面向老年居民群体,担任“社区合伙人”的居民也多数是退休人员。比如同心铺,为居民提供各式便民服务,也发挥拥有特长的志愿者力量;比如“三元茶馆”,聚集了一群“山阴大爷”,按“每月议小事,一季一议题”制度,为社区民生服务建言献策,也像“老娘舅”那样参与调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和谐。
“山阴大爷”中,赵子福也是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原来,多年前他曾在山阴街居委会缺人之际,接过主任担子长达6年,处理过数不清的大事小事,是大家口中的“老主任”。
见证了山阴街数十年巨变的赵子福,对这里的感情始终深厚。从一个个社团成立,到社区“邻·魔方”综合服务体开放,社区治理服务的多样化打开了他的新“视界”。他坦言,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希望身体健康,能够更多参与社区活动,享受社区“魔方”服务带来的乐趣,也为社区建设发挥一份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