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四季 笔下千年

2025-01-03

李郁葱

“航拍机从富阳新二村李氏家庙东侧的广场上起飞,在机翼的轰鸣声中,很快就只剩下一个小黑点,监视器上已经看见整个村庄了。在青山和翠竹之间,村庄狭长,像极了一条鱼。”

从4月12日刊发的《因“纸”生长的古村落》一文开始,到8月30日的《杭州城里的南湖》,2024年,《城纪》上的系列专栏《看见杭城》推出了16期,这也是2024年做得最长的一个系列。之后又推出了《村庄传》《烟火杭州》《吴风越韵》《街头巷尾》等系列。无论是已经完成的系列,还是继续生长中的部分,我们的关注点一直落在杭州,这座让人热爱的城市里。

从村庄中读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北宋柳永的一阕《望海潮》,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名片。当我们去读城时,因为时间的厚度,正好可以从小处、从细节处去看。

就像《看见杭城》系列的开篇,讲述的是富春江边小村庄新二村的故事。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富阳传承千年的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新二村自村庄形成以来,就赖竹、木、柴、炭为生,然后整村逐渐从事竹纸生产经营,是富阳竹纸古法制作技艺传承至今的主要村落。新二村的故事还在于,作为富阳李氏宗族的聚居地之一,山多田少,环境清幽,古道深深,中草药漫山遍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传说和历史故事。

这些正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之风的底蕴。《看见杭城》系列的多篇文字都有这方面的元素,也是组织作者采写的缘由:如社井村,地处杭州的边缘,其秀丽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让人赞叹。在这个村庄,那些充满着烟火气的民间传奇,那些传统习俗和乡村图景,爱和憎、坚守和抛弃……每一片风景,每一段故事,都指向我们对乡土中国的眺望:对土地的乡愁。

从“身边的远方”读城

在很多时候,正如《城纪》文字所展示的,过去的影子只留下了一个名词,但被时间隐藏起来的细节,让我们读懂了杭州的侧面,这让我们有着一探究竟的念头。

看见杭州,看见这座“华美之城”(马可·波罗语)的过去。故园之美,有些只能从文字中去寻找,比如杭州城里曾经的南湖,也就是白洋池,其所在的位置也是我们经常走过的街景,只是已经找不到丝毫痕迹了。好在我们还能借助文字触摸到往昔:南宋时的灯火楼台,南宋时的诗酒风流,还有从那时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这种诗意的表达一直都在杭州人的四季轮回里。

《城纪》这座纸上城池的构建,便是要把我们身边的远方挖掘出来。春夏秋冬,风景和人都在双向奔赴:风景打动了人,并给人以思考和感受,而人在风景中的融入,加深加大了风景的宽度和广度。

从人心处读城

《城纪》故事也能看见杭州的人心深处。比如北山路上三对父子在20世纪初的故事,让我们读到一种来自传统文化的力量。我们正是在这样吹来的风中,找到我们的根。读这样的故事,读的是那时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怀。

看见杭州,更多的是看见杭州的活力和生长。在《浙江经贸大楼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一个从无到有的年代,杭州的精气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尝试,在后来的《烟火杭州》系列中也有所拓展。在新和旧、过去和未来之间,《城纪》是一座桥,有形之城和隐形之城的叠合。

2025年,我们期待从《城纪》中继续看见生活在杭州的人们,看见发生在杭州的生动细节。《城纪》不是封闭的,而是向着时间敞开,这种敞开便是它的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纪》是一座桥梁,它为作者和读者的双向奔赴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与作者之间,我们相互照亮,《城纪》设置的栏目和作者,和读者,同样构成了双重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