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成城向未来

2024-12-26

记者 孟娇 黄冉 陶元 郑丽华 涂玥 华炜

在杭州,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正从想象走向现实——

12月23日下午,一辆编号为X60013的无人快递车在完成快递任务后,按照预设路线跨过富春江,返回中通快递桐庐营业部。它所在的“无人车队”,高峰期单日配送量可达4000件至5000件,显著提升配送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AI(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它像嵌入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基因密码,深刻地改变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新生产工具和核心动能。而乘着数字化的东风,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已经铺展开来——自“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本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又再次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迈上更广阔“赛道”,杭州已经按下了“人工智能+”的“快车键”,各个区县(市)积极抢位,向“特色”挖潜,错位发展寻找新蓝海。

向“特色”深耕

让AI“慧”生活、“慧”生产

走进位于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紫光恒越未来工厂,数十台橘色机器人正在往来的工程师旁灵活穿梭,将生产线上制成的线路板和整机箱运往检测区域。“大橘”让工人从繁重枯燥的生产环节中脱离出来,工厂的生产自动化率达88%以上。

眼前这些不知辛苦的“大橘”,来自高新区(滨江)企业杭州迦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迦智科技”)。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高新区(滨江)数字产业集群的积累,该区机器人产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在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领域形成优势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比如,景业智能科技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连续两年入选国内首台(套),其“核工业遥操作电随动机械手关键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填补国内空白;宇树四足机器人的销量占全球的60%以上。

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新地标”,打造全国工业移动机器人头部阵营。这是高新区(滨江)让AI“慧”生活、“慧”生产而布局的产业赛道之一。而“人工智能+”究竟加什么?杭州各个区县(市)已经开启新一轮错位发展的“抢位战”。

桐庐县依托“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影响力,聚焦“三通一达”场景招商优势,全力推动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开启了从无人快递车常态化运营到低空物流创新突破的“天地双线”新格局。

拱墅区则凭借资源禀赋优势与良好的产业基础,推动以医美产业为引领的“美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挖掘多年累积的美业数据资源,拱墅区已经有传统美业企业“装”上了“AI大脑”,推出理疗机器人,传统美业企业转型升级正在加快脚步。

向“新基建”挖潜

打造未来产业强引擎

“人工智能+”覆盖芯片、存储、板卡和服务器、网络、云服务和基础软件、基础模型和框架等全产业链条。其中,算力、数据、算法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承担着中国“新基建”的基础支撑作用。

在数据要素方面,抓住国家“数据二十条”等产业政策频出的“风口”,杭州启动建设“中国数谷”,高新区(滨江)率先探索“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治理体系;临平区算力小镇则在今年7月落地杭州数据要素运营中心(中国数谷·临平),作为全国首个通信行业数据要素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新路径。截至目前,算力小镇已集聚算力相关企业1800余家,2024年1月至11月实现规上营收增速60.5%。

在算力方面,萧山还加快推进中国移动算力中心一期和中国电信杭州智算中心建设,加速形成算力规模效应,萧山图灵小镇已经形成1500P智算算力(1P等于1千万亿次浮点指令/秒)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一边夯实“新基建”,一边为企业“减负”。目前杭州多个城区均发布了相关支持政策,条条目目皆指向“真金白银”,旨在提升高质量发展“智”量。以西湖区为例,“西湖之光”算力联盟通过西湖智算公共服务中心全年为百余家企业提供智算服务,同时为该区企业发放总额近1000万元的算力补助,帮助企业获得更加优质普惠的算力资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杭州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也是在为实现“十五五”未来产业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目前,一场向“新”向“质”奔跑的画卷已经展开。以数字经济规模领跑全省的余杭区为例,该区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抢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新风口,加快培育“大数据+高算力+强算法”产业生态,加速新一轮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