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涌 文明花开 乘梦想之舟阔步向未来

2024-12-25

记者 李忠 摄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2024年杭州市广场舞展演

记者 夏琳 陈友望 孙乐怡

“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在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中,杭州不仅守住了历史的醇厚韵味,更焕发出现代文明的勃勃生机,成为文化科技共舞、传统现代对话的梦想之地。

2024年,杭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彰显出新时代的精神风采。这座城市的脉动,与文明建设的步伐同频共振;它的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和谐共生的温馨气息。在这里,“最美杭州”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深深植根于每位市民心中的文化信仰和行为导向,滋养着每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

2024年,是杭州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探索与突破的一年。在省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引领下,杭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新提升。特别是2024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启动仪式在杭州举办,中国文明网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专栏,以8篇系列报道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了杭州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独特风采和丰硕成果。此外,杭州打造的“礼让斑马线”升级版工作入选公安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4平安行》特别节目案例,并在央视晚会上向全国城市发出了倡议,新华社推出《杭州:双向“礼让”见新风》专题报道,彰显了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2024年,也是杭州充满希望与梦想的一年。杭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进步的真谛。通过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杭州正加速向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典范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积“小美” 万千爱心聚善城

杭州的文明之美,体现在城市的宏观建设中,体现在无数个平凡人的善举里。多年来,杭州步履不停,用她特有的方式讲述着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梦想的故事,这些故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也让“最美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绽放耀眼的光芒。

他们的故事,多是日常的“小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今年6月4日凌晨,临平一小区一栋楼突发大火,有业主被困9楼阳台外侧。生死之际,“最美邻居”纷纷挺身而出,有人冒险爬上8楼阳台施救,有人紧急召集众人拉起床单、被子作为“救援网”,最终成功接住被困者。

前不久,在临平,一辆急救中心的救护车正紧急转运一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沿途的私家车纷纷自觉上演教科书式的“45度让行”,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对此,执法部门也展现出了人性化的执法温度,对因避让救护车而闯红灯的私家车给予了免罚处理,以实际行动鼓励和支持这一温暖人心的行为。此后,在杭州的街道上,“45度让行法”不断被热心司机们接力上演,他们毫不犹豫地为生命让路,赢得了一片赞誉。

这些紧急救援的“中国好邻居”,还有钱塘高速路上的“劝架大哥”孙子见,西湖“教科书式”救人的内蒙古大伯希德夫……从“最美妈妈”“最美小哥”到“最美邻居”,60余例“杭州好人”的身影,更有跳桥救人的彭清林等2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串珠成链,他们挺起了这座城市最为坚实的脊梁。

他们的存在,让这座城市更加温馨和坚韧,也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生发一份来自心底的骄傲与自豪。当然,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从未忘记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他们以实际行动,赋予“最美”崇高礼遇,多年来竖起“最美人物”光荣墙和公益广告牌,将“最美”故事传播给更多人,让“最美”带出更多的“最美”。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杭州市道德先进模范关爱礼遇实施办法(试行)》,从落户、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为道德先进模范提供了全方位的礼遇优待。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始,《钱氏家训》历经千年传承,已超越家族界限,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钱氏家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在临安,当地巧妙融合吴越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钱氏家训》培训专题课程,打造传承《钱氏家训》主题教学线路,组织编写《钱氏家训》系列青少年读物,创作《“画”说钱王》绘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钱氏家训》浸润城乡,赋予这一古老家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图腾,亦是一个社会的价值镜像。在杭州,家庭美德的力量被放大,通过“杭城好家风 中国好故事”的深情讲述,“善城杭州我来说”的真诚分享,“诚信杭州微镜头”的细微捕捉,以及“道德评议台”的大众参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藏着美德与礼仪的动人力量。

“万千爱心汇聚善城”,“强国复兴有我,红旗飘飘”,“五星红旗迎风展”……在这座城市中,文明的旋律悠扬,人性的光辉与温情四溢。作为全国首倡“礼让斑马线”的典范与“最美现象”的发源地,杭州正以独特的“杭式”温情,上演着一场场关于美、善与和谐的持久赞歌。

树“品牌” 潮涌前波让后波

精神文明之花的持续绽放,绝非朝夕之功。在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并确保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城乡各地文明品牌活动纷纷涌现并持续深化,撑起一片文明新天。上城以“1+14+N”矩阵,力推“上城尚礼”,悄然化育文明风尚;拱墅四级阵地环环相扣,“1中心18所171站N点位”共筑大运河文明实践带,文明旗帜处处飘扬;西湖借黄龙体育中心,奏响文明观赛“西湖乐章”,让文明之音深入人心;滨江依四季“春种、夏耘、秋获、冬藏”为轴,编织“‘滨滨’有礼 文明四季”画卷,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区域文明魅力……一江两岸,文明盛景渐次铺展,“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每一棒的传递都是对文明的不懈追求与坚守。在滨江,首批6个无信号灯控制点位被精心打造为“有礼之‘道’双向奔赴”示范斑马线,车让人、人快走,行人有序快速通过斑马线并向礼让司机微笑点赞,这一温馨互动不仅展现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成为了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年9月以来,在巩固“礼让斑马线”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市文明办发出呼吁,请大家斑马线前“车让人 人快走”,将文明礼让成为“双向奔赴”的温暖。与人为善,报之以善,才是人间大好。这就是文明的意义,也是“礼让斑马线”2.0版的底层逻辑。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今年值9月21日“全民国防教育日”之际,杭州市推出了全民国防教育专属徽章及富有二次元魅力的动漫形象“那兔”。这一融合现代文化活力、杭州独特韵味与积极精神导向的“那兔”IP,就此成为杭州市全民国防教育的崭新象征,在各类国防教育活动中与广大市民亲切相遇,共同筑牢国防意识,守护家园安宁。

“我从未想过能登台表演,多亏了周老师。”患有帕金森病的“草帽乐队”成员李玉英,说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建德市通过“文艺村长”机制,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如首批“文艺村长”周霞,已选派81名文艺村长服务86个村,惠及超10万群众,该项目今年8月荣获全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赛银奖。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进入住宅、私自拉线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建德市采取了强化宣传引导的措施,并特别设置了爱心共享充电车位。通过推行“隐患不回家”的电动自行车文明充电机制,有效助力解决了消防安全隐患。这一电动自行车文明充停举措已被列入省域文明新实践的第三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

桐庐县则围绕“发展”与“美丽”两大核心主题,以“标杆示范”与“美丽本底”为双引擎,成立强化版、实体化运作的“大美丽办”,聚焦五大领域,持续擦亮美丽金名片,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杭州文化特派员与基层的“双向奔赴”,也是今年文明建设中一项新的举措。众多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让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陈辰,24岁的年轻文化特派员,便是这股文化力量中的一股清流。他师从小热昏第五代传人,致力于多项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在西兴古镇西陵社区,陈辰深入调研,发现当地文化资源丰富却缺乏系统挖掘。于是,他依托社区的戏迷广场,,将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特色融入曲艺节目中,为居民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戏曲曲艺展演。

而韩建勇,作为拱墅区的文化特派员,则在桥西历史街区用音乐连接起了民心。他所在的筝坊,全年为民乐表演数百场,成为了文艺赋美工程的生动注脚。不仅如此,他还深耕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创新演艺形式,为群众带去更为精彩的街头演艺。同时,他还关注到了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推出了公益课程和社团共习课程,让文化养老成为可能。

在乡村,文化特派员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刘航在钱塘区临江街道萧东村,通过更新思想理念、增强乡村文化自信,让乡村成为城市人的向往之地。而张红在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用镜头捕捉了洪水来临时村民的坚韧与不屈,用文化特派员的身份,讲述着乡村真实且动人的故事。他们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基层文化建设的提质扩面增效,更让杭州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细流无声,常态化开展邻居节活动,常态化进行公益宣传,常态化推进文明交通、环境卫生等城市文明提升系列专项行动……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社会治理优化,从公共服务提升到民生“关键小事”的落实,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扩“新风” 润物无声泽城乡

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杭州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顺势而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赛会之城”成为杭州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部署。而当会展业与体育赛事、文化演出、旅游观光、商务活动等多元领域深度融合时,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是蔚为壮观。以今年周杰伦杭州演唱会为例,演唱会期间,场内外观众总数超过50万,全市接待的外地游客量高达472万人次,直接促进了13.16亿元的消费增长。“演赛展商旅”的联动效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显著提升城市的综合能级。

鉴于此,在建设国际“赛”“会”之城的征途中,倡导文明观赛(演)之风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明观赛(演)专项行动应运而生,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从赛(演)前的广泛宣传,到售票时的精准提示,再到进行中的动态管理,直至结束后的即时复盘,坚持一体化、全过程推进,确保每一环节都精益求精。

于是,每场大赛或演唱会,都有个性化的文明观赛(演)方案,以确保每场活动都能成为文明展示的窗口。西湖、滨江、萧山、临平、钱塘等地成为全市文明观赛(演)的先行示范城区,其中西湖、滨江、萧山入选全省文明观赛观演试点区。中央及省级媒体纷纷报道,相关报道多达380余篇,新浪微博上的原发博文也超过了280条。在近日杭州“大莲花”举办的张信哲未来式终极版世界巡回演唱会上,张信哲向全场观众发出“文明观赛在杭州”的倡议,文明观赛(演)之风正席卷全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时俱进的文明新风,恰是文明生命力的体现,引领着社会向着更加和谐、进步的方向发展。

“通学路”,是一条连接家校的安全通道,更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自2021年起,杭州以“一校一策”的创新思维,联合多部门力量,精心规划并实施了地面地下分流、接送专区设立、护学岗建立等措施,成功打造出135条覆盖全市的通学路。

这些通学路,通过清晰的标识、优化的路面设计以及智能的停车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儿童上下学的安全与便利。从滨江区的全国首条“无忧通学路”,到上城区胜利瑞丰幼儿园门口的童趣彩色斑马线,再到临平第三小学的积分打卡点,每一处都充满了对儿童成长的关怀与尊重。

如今,在杭州,“通学路”不仅是孩子们快乐通学的保障,更成为了展现城市文明新风尚的重要窗口,彰显了杭州作为儿童友好城市的魅力与担当。

乡村振兴,既需外在风貌的焕然一新,更离不开内在精神的坚实塑造。面对春节的喜庆、清明的缅怀、端午的粽香、中秋的团圆,如何让这些中华传统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不铺张、不攀比、不迷信……“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市域广泛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桐庐县后岩村推行的“红白事简办”,有效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树立了文明节俭的新风尚;西湖区杭富村实施的“文明积分制”,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建德市桂花村则倡导“厚养薄葬”,引导村民树立尊老爱幼、珍惜当下的价值观。

此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念,市文明办联合市民政局在婚姻登记窗口开展了专项调查,并形成了《杭州婚嫁新风尚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当代青年对婚姻的新观念、新期待,也为推动婚俗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文明祭祀 绿色杭州”、“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文明先锋”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积极参与和关注。特别是“杭州文明在线”官方微博发起的“#绿色清明 我先行#”话题,参与人数高达160余万人次,而“杭州文明网”的相关活动页面也备受网民青睐,阅读量超过了15万人次。

新风带雨,悄然无声地润泽着城乡的每个角落,它温柔而坚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股新风,带来了物质上的丰盈,也带来了精神上的升华,让我们珍惜这股新风,让它继续吹拂,让文明之花在城乡的每个角落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