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同山镇唐仁村: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

2024-12-16

寿新灿在制作棕编产品。

寿崇德故居。

唐仁村俯瞰图。

手机扫一扫“发现都市圈”微信视频号、杭州新闻App二维码浏览相关视频。

记者 石慧 首席记者 郑超

通讯员 沈浣琼 王欢燕

民居错落林立、碑刻斑驳古拙、族谱绵延传承……诸暨同山镇唐仁村从悠悠时光中走来,留住了文脉与乡愁,也留住了一笔来自先民丰饶的财富。

这是一个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连的乡村世界,是舒缓城市生活节奏的“桃花源”。初冬时节,唐仁村迎来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给这个古村落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步一历史,一屋一故事”

“一步一历史、一屋一故事。”在古村里的无数遍行走,让唐仁村党总支书记寿申光重识了家乡。据他介绍,这里是同山镇最大的寿姓聚居地。北宋末年,寿氏家族的先人南迁至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古时,唐仁老街是一条兴旺繁荣的街市,杂货店、剃头店、打铁铺、客栈、酒馆、当铺等应有尽有。如今,踩着唐仁老街的宽石板路漫步,那些记忆在每个转角、每个屋檐下苏醒,让人一步步走近遗留在时间长河里的美丽与哀愁。

从唐仁老街行至南庄岗湾山脚下,可以看到一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名为“魁星阁”的古亭。亭前一匾书写的是“玉蕴山辉”四字,亭后一匾书写的是“珠怀川媚”四字,这也是诸暨市现存最完好、工艺最为精美的路亭。

在漫步中,最能勾起回忆的还是寿氏祠堂。祠堂分前后三进,为庭院式组群布局,原先正门两边有钟鼓楼,且雕龙刻凤,后来被拆除。祠堂内有6个天井,前后幢之间,以檐廊相通,恢宏的规模讲述着寿氏家族过往的辉煌与荣耀。如今,这里是诸暨48个寿氏聚居村共同祭祖之处。

以文化赋能 焕古村新韵

行走在村中,一座饱经沧桑的老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门前墙头上,“耕云读月”“渔樵耕读”等匾额楹联尤其醒目。这里是著名画家寿崇德的故居,其巨制《新安江水电站卷》在1959年获第三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去年,在寿氏家族的倡议下,大家协力策划了三间展览室的设计、装修、布置,定制了‘寿崇德故居’石碑,为老宅的修复尽心尽力。”在寿申光看来,后人们对这片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祖祖辈辈的历史与世世代代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同山镇,过去靠棕编技艺谋生的人很多。如今,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一代匠人手中涅槃重生。比如,棕编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寿新灿就利用棕毛、棕皮、棕梗、棕籽等,探索推出了十二生肖系列棕编产品,以及“同山烧”酒瓶、茶杯套等文创产品。“希望能让更多人借棕编艺术的魅力来到同山,为古村注入新活力。”寿新灿说。

“寿氏家族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是同山这片土地上世代传承的‘珍宝’,值得发扬光大。”同山镇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同山着眼长远进行文化根脉守护、文明基因传承,不断“复活”乡风民俗、活化传承各类文化遗产,为传统村落进一步塑形铸魂,让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相偕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