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明灭 | 天水佶佶(杭州人,会计)
西湖藕粉并不产自于西湖,它适合在西湖边慢慢享用倒是真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荷花将全部的能量用在了妩媚多姿、亭亭玉立的花与叶上,经济方面的产出就少了。养护人员在凌晨时分清理下来的荷叶,是半卖半送给杭州市民的。
藕粉真正的产地是杭州近郊的藕塘,以余杭崇贤镇三家村最为出名。菜场周边的小店里有土制藕粉出售,挂的都是“三家村”的牌子,一大袋子放在角落里,让你清清楚楚地看到本白色呈片状的藕粉。那片状也不是十分均匀,说起那种景区里出售的、装在泡沫盒子里,号称速冲的藕粉,老板一脸的不屑,就好像卖手冲咖啡的看不起喝三合一的。
话虽如此,现在杭州人的家里极少有自备藕粉的,这东西好像是专门给妇女、儿童、老年人吃的。真正手工制作的藕粉冲泡起来同样需要古法手艺。先要用少量的凉水拌匀,然后再一边慢慢冲入热水,一边不停地搅拌,还不能心急,才能有一碗厚薄适中、不凉不烫的漂亮藕粉。动作不到位,失了分寸,就会生的生、熟的熟,做浆糊都不成。简朴一点,加点白糖就可以吃了。如果正好菜橱里还有一小罐满觉陇人家里买来的糖桂花,那么只需要轻轻撒上一小勺就能香透整个房间。
小时候,我家常年放着一大包简装的藕粉,是母亲喜欢吃的夜点心。她是个会计,经常把报表拿回家里看,一张张A3纸顺着表格线折起来,排成一排,上面压着一根做衣服用的木尺,一行行地往下移,另一只手握着笔、打算盘。这种传统技能已经成为历史。忙完事情,妈妈喜欢冲上一大碗藕粉当夜点心。我倒是没有在小学生作文里写过什么“烛光里的妈妈”之类的肉麻文字,只是长大后我也成了她,以借贷方为生,终于发现穷尽一生也无法超越她,另辟蹊径,写起了豆腐干文章。
西湖藕粉最好是在西湖边吃,这是杭州人独有的福气。春秋两季,北山街的平湖秋月、南山路的柳浪闻莺、苏堤上的花港观鱼、杨公堤上的郭庄都是一边赏湖景,一边吃藕粉的佳境。
我欢喜到郭庄吃茶、吃藕粉。这个精巧的江南园林坐拥一片开阔的湖面,平台上足够摆放五六张圆桌,或两三个小姐妹拍照聊天,或四五个好友打牌吹牛,或六七个家人团聚,两棵桂花树正好遮阴。叫一杯茶、一碗藕粉,自带一包香瓜子,甚至带上一饭盒自制的卤鸡爪,可以消磨半日。遇到有风的日子,西湖水一圈圈荡开去,还有好听的水音。
小南湖水域是皮划艇队的训练基地,郭庄的这片平台外是存放赛艇的码头,给这古典园林增添了一份现代的动感。茶当然是龙井茶,贵贱不论,主要是清爽的茶味和这景色相得益彰。藕粉其实也是速冲的那种,但是会装在一盏蓝白相间的小盖碗里,就显得上档次了,景区里大都如此。虽说旁边的水榭里也可以吃茶,但老杭州都心照不宣地选择户外,清风、花香和远处如眉的青山是天然会动的图画。
好像卖藕粉的商家也深谙此道,总是把它和西湖一起捆绑销售,纸盒上花花绿绿地印着西湖十景,然后写上“西湖藕粉”四个大字。游完湖的客人带上几盒这样的藕粉回家,送给亲朋好友,就是活广告,让人吃了藕粉之后,难免要来杭州一游。包装盒的设计有精致的、也有粗糙的,红绿搭配的色调更是富贵险中求,我拍拍胸口,还好是西湖,蓬头粗服不掩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