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傅凌波 通讯员 袁娜)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宝”、手术后的无创“缝合卫士”、全自动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你能想象吗,这些充满创意的“黑科技”,都来自在校大学生。
日前,第十届杭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暨长三角科技创新大赛迎来决赛。现场,每个项目仅有5分钟的路演时间,大学生需要围绕技术优势、运营模式、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充分展示,不少项目只用了5分钟,就征服了评委和投资人。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任城带来的智能移动自卸式无人充电车,拿下一等奖,更在现场收获了投资人的青睐,有望获得100多万元的投资。
而这个项目,从萌生创意到做出成品、走向应用,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去年1月,任城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了电动汽车充电难的窘境。学习新能源汽车制造专业的他,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拉上了智能网联、机电、汽车制造、汽车营销等专业的16名同学,并在杨爱喜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支持和老师的指导下,走上了创业之路。今年6月,这款“移动充电宝”已在北京投入试运营。这台充电车集合了无人车、电池柜等硬件设备,可以自动装卸、自动归位、自动补电等。
说起自己参与研发设计的项目,任城很是自豪,“虽然市场上已经出现类似产品,但我们的优势在于‘自卸式’,意思是充电车可以先卸载一个充电柜供一辆汽车充电,再返回充电站运输下一台,反复利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任城打算在赛后注册企业,他本人担任CEO。
除了受欢迎的“移动充电宝”,现场不少项目都获得了企业合作方和投资人的青睐,并举行了签约仪式。透过路演,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们的项目,不仅有技术创新亮点,而且早已走出“象牙塔”,充分考虑了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前景。
本届大赛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青团杭州市委主办,共收到来自长三角地区50所高校的402个创新项目。
“大赛为长三角地区大学生科技创新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未来,大赛将持续聚焦科技创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