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驿站和艺课堂双拳出击

有温度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幸福出圈

2024-11-27

记者 姜雄

移动小空间,文化新天地。

在杭州这座充满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城市,一股文化暖风正悄然吹拂。

近年来,杭州市以前瞻的视野和创新的理念,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市民编织一张便捷、贴心的文化服务网。其中,文化驿站与艺课堂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点亮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让这座城市更有情怀、更有温度。

文化驿站:群众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对我来说,文化驿站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存在。它就在我家旁边,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打卡,除了读书,还参加剧本杀、瑜伽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很开心。”家住滨江区滨和社区的李女士说,社区的文化驿站让大家享受到了触手可及的文化服务。

文化驿站,是杭州市为高效整合文化资源而精心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依托各级文化馆而建,设施新、功能全、空间足,为群众提供艺术普及、文化分享、互动交流、文旅资讯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

每一个文化驿站,皆有特色。上城区望江街道文化驿站围绕“毕昇IP”,深入挖掘“始版桥毕昇”背后的“匠人匠心”,开展了“望海潮”文化艺术节、“宋韵雅集”等系列活动,让居民品味宋韵,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临平区崇贤街道文化驿站则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设立农耕文化展示角、手工编织展示区等,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崇贤文化特色的邻里共享空间。

作为基层文化阵地的有效补充,文化驿站不仅注重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充分发挥着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西湖区西溪街道的文化驿站,每年举办宋韵品牌活动、音乐演出、旗袍展示等各类文化活动40余场,吸引众多周边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余杭区五常街道的文化驿站,则致力于创新“云动力”,定期邀请阿里员工与居民分享网络知识和公益理念,让科技与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灿烂火花。

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文化驿站还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桐庐县分水镇文化驿站位于风景秀丽的3A级旅游景区武盛古街,该驿站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为当地草根艺术家提供创作和展示的空间,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景区的特色“打卡点”。

如今,杭州文化驿站已经实现了区、县(市)全覆盖。这些文化驿站以“嵌入空间”的形式建设在群众身边,让市民更加便捷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艺课堂:全民艺术普及的新高地

如果说文化驿站是公共文化服务“硬件”的提升,那么“潮生活·艺课堂”则是全民艺术普及的“软件”升级。

去年,杭州市文化馆推出了公益培训项目“潮生活·夜课堂”。古典舞、拉丁舞、钢琴、古筝、素描、瑜伽……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夜课堂”推出众多互动性较强的课程,让上班族在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后能享受“文艺的月光”,深受市民好评。

“课堂氛围很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学得很认真,也很开心。”拉丁舞班的学员张冰冰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带娃之余,她也想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周,她在夜课堂上两节课,一节伦巴,一节恰恰。对她来说,在这里挥洒汗水的两个小时,快乐且有价值。“如果没有夜课堂,这个时段我通常是在无聊地刷着手机。同样的时间,与其用来摆烂,不如用来成长。”

经过一年的“试水”,今年9月,市文化馆将“潮生活·夜课堂”品牌全新升级为“潮生活·艺课堂”,除了保留“夜课堂”之外,还增设了“日课堂”“伢儿课堂”“云课堂”等特色板块。无论是孩子、上班族,还是老年人,都能在“潮生活·艺课堂”找到适合他们的课程。

与过去相比,新一季的“艺课堂”的教学点从32个增加至75个,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名额更加充足,一些课堂甚至开到了市民的“家门口”。

市文化馆馆长祝捷说:“区别于传统培训,‘潮生活·艺课堂’更加强调生活美学理念的培养,更加重视交互式分享的用户体验,更加紧跟时尚和潮流的步伐。”

“潮生活·艺课堂”还得到了许多社会力量的支持。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杭州联合银行、华数传媒等单位积极参与共建,为“艺课堂”提供场地、资金方面的支持。38位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up潮主”,也走进“艺课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学员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讲座和沙龙活动。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丰富了“艺课堂”的资源,也为“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潮生活·艺课堂”共开展培训班次2485个,培训市民近6.5万人次。未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将通过这一平台,体验艺术与生活的交融,感受杭州公共文化服务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