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专家鲁成银现场品鉴花香绿茶。企业供图
记者 丁姿伊 实习记者 申屠英姿
放入茶叶,倒入热水,杯中热气升腾缭绕,一片片茶叶在水中起起伏伏。微风轻吹过茶杯,带起一缕茶香。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作为中国人喜爱的日常饮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杯好茶完全可以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丰富精神文化涵养的‘法宝’。”杭州千岛湖锦上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上农产品”)总经理方晓国边捧起茶杯边说。
方晓国所在的锦上农产品就是一家致力于打造具有独特品质的茶产品和茶文化体验企业。近年来,企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生产的成品夏秋茶每公斤价格到了200元。“如果做成普通的炒青,每公斤不过卖20元,我们能开发出高品质夏秋茶,离不开博士创新站的助力。”方晓国透露,企业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博士团队,专业团队的研发和创新让茶产品在工艺、口味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原本每年5月之后的大量茶叶白白浪费
在各地的大街小巷,随意走进一家茶叶销售店,数不尽的茶叶品种、品牌让人眼花缭乱。
“市面上很多茶叶在品质、口感等方面都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需求。”方晓国解释。在“内卷”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锦上农产品想要立足,就必须打破传统茶产业的限制,依靠技术革新来打造特色茶产品。从选种到种植,从培育到加工,每个环节的技术升级都有可能是产品优化的好机会。
为寻找技术突破的良方,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锦上农产品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生态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李鑫博士及其团队,建立博士创新站,开启产学研合作项目。
在深度调研后,博士创新站找到了茶产品“突围”的新风口。
“长久以来,中国茶产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夏秋茶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低下。”李鑫博士分析,由于江南地带的夏秋茶做成绿茶容易发苦发涩,传统的茶叶生产主要聚焦于春茶,导致每年5月份之后的大量茶叶资源白白浪费。
团队认为,如果好好挖掘夏秋茶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并给予优质高效的栽培等,就能实现特色茶产品增产提质的目标。
制定巩固夏秋茶生产工艺
在锦上农产品,企业对博士创新站的建设十分重视,我们能看到300平方米的实验及检验工作室,60亩的科研试验专用茶园,200万元的检测、试验设备、软件系统和基础设施投入,更重要的,引进了20位专业人才……
“我们尽自己所能为博士创新站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和人才保障。”方晓国表态。
另一方面,李鑫博士团队的研发也持续稳步推进。团队始终与企业“肩并肩”,扎根茶园,潜心科研,手把手指导,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将标准化贯穿整个茶产业链,朝着夏秋茶高值化利用、夏秋茶优质高效栽培、花香型茶叶产品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
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开发,锦上农产品和博士创新站制定、巩固了夏秋茶生产工艺和各种香型茶的稳定性创新工艺,并有效优化了生产设备。目前已申请专利5个,发表论文4篇,制定标准4个,获奖项目4个,实力日渐雄厚。
“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在新型茶树种资源挖掘与培育、茶叶深加工技术创新和茶文化体验与产品创新等课题方向上都做了规划、布局和实践,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附加值,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消费者的满意度也上来了。”方晓国很高兴。
仅仅两三年时间,李鑫博士团队就获得了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创新项目等荣誉,锦上农产品也被授予“淳安县特色茶文化研发基地”等称号,并于今年6月荣获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杭州市选拔赛专项赛乡村振兴赛道二等奖。
建站两年多销售额增长超50%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锦上茶产品销售额为305.69万元,到了2024年,销售额达到460.28万元——建站两年多来,销售额增长超50%,订单增量同比往年也提升了不止20%。可见,锦上农产品开发的特色更鲜明、质量更高端的茶产品正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逐渐攀升。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据统计,淳安县鸠坑茶叶种植大户承包的300亩茶园,在引入夏秋茶开发利用项目后,茶叶资源得到了科学高效配置,成功增产提质,年度纯收益增加2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20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
方晓国透露,下一步,企业和李鑫博士团队将继续深化和拓展全产业链推广合作新模式,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企业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以“一带一”的方式给予更多指导,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专利和成果的转化质量,提高博士创新站的多方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