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蓝瑛 王右丞《积雪图》 (轴)
明 陈洪绶 《冬晴出游图》(堂幅)绢本
清 赵之琛 刻二面印 朱文“淞雪”白文“慧闻画印”
记者 孙乐怡
古人以雪为墨,以冬为画布,将冰封大地转化为诗意盎然的画卷,让人领略到冬天独有的静谧之美和坚韧之韵。在西泠印社社藏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冬雪为主题的书画篆刻作品——刀笔之下,冬季之美尽显。
明代画家蓝瑛的王右丞《积雪图》(轴),是他对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致敬之作,也蕴含着他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画面上,银装素裹的山川、奇古苍劲的树木、飞瀑如练的溪流,共同编织出一幅冬日仙境。蓝瑛运用精湛的笔墨,展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将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细腻入微,仿佛观者能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尤其是山巅上的银白色苔点,为整幅画作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
如果说蓝瑛的王右丞《积雪图》(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冬日仙境,那么画家陈洪绶的《冬晴出游图》则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这幅作品以冬日的晴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诗意的出游场景。画面中,人物神态各异,动作生动。陈洪绶以精湛的笔墨技艺,将山石、树干描绘得凝重苍润。整幅作品的色彩和谐统一,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审美愉悦。
“西泠八家”之一的赵之琛,以其篆刻艺术成就著称。在西泠印社社藏的这枚双面印作品中,朱文“淞雪”二字,仿佛冬日里的一抹清新,跃然于印面之上。赵之琛以其擅长的短切刀法,将小篆的婉转流畅与篆刻的刚劲有力完美融合,既保留了小篆的优雅韵味,又赋予了篆刻独特的金石气息。在“淞”字的处理上,赵之琛线条细腻而不失力度,仿佛雪花轻轻飘落,既轻盈又富有质感;而“雪”字则更显空灵,笔画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如同冬日雪景中的一片宁静,让人心生向往。相较于朱文的细腻,白文“慧闻画印”则更多地展现了浙派篆刻作品的拙朴与古茂。赵之琛以细碎切刀刻制,线条方折古拙,章法工稳平正,又不失细微变化,精心布局之下,整个印面在平正中蕴含着丰富的层次感。
首任社长吴昌硕远师八大山人,近师俞樾,落笔严整,以雄奇浑厚而自树一帜。吴昌硕爱菊,他的故乡芜园以及他所居住的厅堂外的篱边,也都栽有菊花,菊花在他的笔下更是被刻画得尤为出色。
在他的《雪菊图》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菊花在寒雪中的坚韧绽放,更是吴昌硕对菊花生命力和美好品质的深情颂扬。他用凝练遒劲的线条,将菊花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而雪菊的枝干,则以渴笔画出,笔力老辣,虚实相生,墨色变化丰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凛冽的寒风和菊花的顽强生命力。
作为西泠印社的第三任社长,张宗祥是一位书画皆有成就的大家,更是一位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行书作品,沉稳开阔,呈现出一种赵风董意的姿态。他善于从诸体书法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再添加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自我风格。在《沁园春·雪》这幅作品中,他更是将传统书法的笔法发挥到极致,无论是点画的打磨,还是其间联系,都体现出不俗的水平。相互之间既有彼此顾盼,又有相互揖让,和谐而且稳定,让人叹为观止。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各自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他们对冬雪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珍藏,感受那一份流淌在骨髓里的浪漫与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