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破碎中寻觅完整 从古老中汲取力量

杭城小伢儿变身“文物修复师”

2024-11-15

扫码观看视频

通讯员 江升

记 者 熊艳 文/摄/视频

日前,在杭州市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与考古”杭州中小学生征文大赛之写作研学活动热烈展开。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杭州中学、开元中学、天元公学等十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他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共同探索文物修复与文艺创作的奥秘。

修复初体验:历史的碎片 时空的桥梁

随着时钟指针缓缓指向下午2时,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市考古所的文物修复专家们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好了修复服和口罩,并分发给他们一件件“受伤的文物”,以青花瓷为主,包括碗、碟等,这些文物无不透露出古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

“欢迎同学们踏入文物修复的世界!”市考古所的李迎老师热情洋溢地开场致辞,她生动详细地介绍了考古的基本知识,从遗址的发现到文物的挖掘、保护,每一步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与智慧。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低头记录,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当数亲自动手体验文物修复。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起手中的瓷器,开始了他们的“修复之旅”——清洗、拼接、翻模、补配,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耐心与细致。医用红蜡片在孩子们的手中渐渐变软,被塑造成所需的形状。随后,石膏缓缓注入,静待凝固……翻模过程尤为艰难,但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轻言放弃,他们相互鼓励,一次次尝试,终于,一件件残缺的文物在他们的小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些古老的器物进行了对话。”五年级的张照坤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虽然它们破碎,但当我亲手将它们修复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故事。”

文艺再创作:文字的力量 文明的回响

修复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成就感与灵感,转战至创作室。

在这里,另一场精神的盛宴正等待着他们——“名师教你写考古”课堂,青年作家何婉玲、畅销书作家松三、插花师厉雁、青年评论家金夏辉以及资深文化记者吴卓平五位导师各显神通,为孩子们打开了写作的新天地。

何婉玲引导孩子们寻找独特的叙述角度,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松三则以孩子们清澈灵动的文本为引子,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之中;厉雁则从器物与生活美学的角度出发,教会孩子们在日常中发现美、感受美;金夏辉和吴卓平则分别从成长与旅行的视角出发,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在导师们的启发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彻底激发。他们热烈讨论着,如果古代文豪们能够使用他们修复的器物,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董奕涵同学以黄庭坚、李清照、陆游为主角,描绘了一幅茶文化与文学交融的绚丽画卷;年龄最小的胡誉洋则一丝不苟地核实着每一个细节,甚至画出了文物修复的示意图,那份认真与执着令人动容。

有孩子表示现场写作的难度很大,写文物更是难上加难。对此,市考古所文艺创作导师张晓飞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因为这正是最宝贵的体验。孩子们如获至宝,恍然大悟,顿时放松下来,洋洋洒洒地挥洒着笔墨。

随着夕阳西下,这场特别的研学活动也缓缓落下帷幕。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文物修复的基本技能,更在笔墨间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是最年轻的灵魂,也能与历史进行深刻的对话,从破碎中寻觅完整,自古老文明中汲取力量。

“我与考古”杭州中小学生征文大赛现已圆满截稿。接下来,主办方将对征集到的200多篇优秀作品进行细致整理,并正式进入评审环节。敬请各位期待后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