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工程师下乡大有可为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2024-11-13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此前印发《关于开展“建筑赋能乡村专业助力振兴”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的通知》,提出要通过两年时间,组织1万名以上建筑师、工程师深入乡镇、村开展专业服务,培育一支高素质乡村建设人才队伍。日前,杭州正式启动千名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形成一批高质量乡村建设成果和可复制推广的下乡经验做法。

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找准了乡村建设需求,切准了乡村振兴要害。仅从数字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28个行政村提出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需求,有意向参加下乡行动的建筑师、工程师已达2164人,数字凸显供需对接热度。

建筑师、工程师下乡,如何下?还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地调研,持续地实践。也不妨从浙江“千万工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千万工程”实施20余年为何深入人心?一个成功经验就是,以群众最为关切最为期盼的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科学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持续激活生态变革、文化变革和社会变革,把和美乡村答卷书写在绿水青山间。

应该说,浙江乡村历经多年建设发展,无论基础设施还是宜居风貌等,都相较完善。然而,毋庸讳言,农村建筑风貌、农房建设质量乃至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等提升改善方面,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处。乡村建设如何进一步适应乡村游、生态游、民宿业等产业蓬勃发展,从而面向未来,推动可持续,这无不需要专业技术力量与服务支撑。综合观察近年来一些好的特色村落,无不突出因地制宜,诸如:深挖景观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与老村落、老建筑保护相结合,建设乡村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乃至以市场力量推动建设特色民宿等,都起到文化引领、画龙点睛作用。以富阳文村为例,在著名建筑师王澍参与下,多年来持续推动,在改造过程中以夯土筑墙等保留村庄记忆,最终将一个破败村落打造成为“网红村”。又如这次拿到“001号”签约聘书的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师姚银萍,即将驻村帮扶萧山横一村,针对村庄建设已较为完备现状,她提出将在颜值和温度上着力,打算增加“一老一小”使用公共空间,并把绿色、节能、环保理念植入今后整村规划建设中,无不给人启示。

建筑师、工程师下乡,大有可为!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日常咨询、指导等志愿服务,并努力“传帮带”,培育一支乡村自有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以创新为引领,扎根乡村,打造一批特色项目、秀美工程,将所思所学挥洒于乡村大地,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永驻,努力共筑村美人和共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