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星模型。
记者 项捷 西湖微融圈 谢雯艳 冯渲茗
昨天中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自西湖区云栖小镇的民营企业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下简称“地卫二”),为远在西亚的阿曼送上一份“太空快递”——将阿曼智能计算卫星(下简称“阿曼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据悉,这是阿曼首颗人造卫星,其中星上智能(AI)载荷及智能处理平台由地卫二设计研发。未来,这颗卫星将为阿曼的城市规划、森林监测和灾害应急等方面提供服务。
这份“太空快递”圆满交付,不仅展现了西湖区航天科技硬实力,更在省内引领了“航天产品与技术出海交付,打开国际市场”的新潮流。
AI+卫星 实现“天感天算”
“AI技术是亮点,这颗智能遥感卫星的智能处理平台犹如‘大脑’,利用强大算力与算法大大提升数据在轨处理能力。”地卫二相关负责人王春晖说,太空数据的价值日益显现,更高效地采集、分析、运用数据是未来研究方向,“传统做法是将卫星采集的数据传回地面,‘天感地算’效率不够,现在我们把这颗‘大脑’送上天,离数据更近、处理更快,实现‘天感天算’。”
为了使这个“大脑”在太空运行时更聪明,阿曼星还搭载了来自合作团队之江实验室的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天基遥感大模型。“未来,一台台星载智能计算机相连,就会在天上形成一张‘天算’网络。” 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解释,该系统就像一个“管家”,运用算力灵活调度卫星群,完成不同任务。
与此同时,面对多颗卫星组网带来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复杂程度指数级上升的问题,擅长多任务处理的天基遥感大模型也将派上用场。“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就在于交互能力强,使得遥感数据的分析更加高效、便捷,能完成物体检测、图像分类、图像分割等多项任务,破解以往复杂任务需要多个模型合作才能完成的瓶颈。”李超说。
据了解,地卫二还为阿曼提供了包括地面站建设、测运控系统、数据处理及专业技术培训在内的全链条服务。“对方的工程师也在地卫二交流学习。”王春晖说,企业同时与国内外多家产业链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太空资源的广泛互联和应用。
聚焦“差异化”赛道 腾“云”而上奔星辰
刚搬到云栖小镇不久的地卫二,是一家专注AI与航天技术交叉开发的公司,早在去年就发射升空浙产首颗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今年10月研发的大功率SDP智能电源控制技术还为18颗“千帆星座”卫星装上控制能源输送的“心脏”。它也是西湖区大力招引的空天信息产业链头部企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迈向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新阶段,释放出了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潜力,有力带动了空天经济新动能。尤其在今年,随着“千帆星座”计划推进,将迎来常态化、密集型的卫星组网阶段,以通信、导航、遥感为核心的空天信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新阶段。因此,西湖区加快步伐,希望腾“云”而上,提出要做深太空智算、卫星核心单机部组件、卫星互联网等未来赛道,全面推进空天信息谷和商业航天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相比于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赛道,空天信息赛道更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多年布局深耕,西湖区一幅“空天地海一体化发展”的新蓝图已缓缓展开。
作为该赛道产业集聚平台的云栖小镇,不但引进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中船海洋信息装备产业园、遥感卫星整星平台等产业孵化平台,也集聚了200多家空天信息的生态企业,全面推进打造全省第一条百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链。
眼下,随着产业不断细分,云栖小镇通过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动力足、带动能力强的空天信息产业化项目,为更多智能制造企业赋能,聚力打造全国知名卫星载荷核心部组件生产中心、卫星导航遥感数据应用中心。目前,小镇已建成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的航天产业基地,在建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航天科研园区。“小镇已落地卫星核心部件生产线,产品占整星价值量超60%,成为国内一流的卫星核心单机产业基地。”云栖小镇主要负责人说,日后将借助小镇数字经济产业优势,鼓励企业加强市场化探索,推动更多产业资源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