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军(中)和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对接非遗项目。
记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张玉瑛 朱婷婷
“杭州的很多地名都带有‘板’字,如长板巷、阔板巷,但这些‘板’与始版桥的‘版’不一样。始版桥之名,蕴含着与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深厚的历史联系……”不久前,杭州市文化特派员涂文军来到上城区望江街道,辗转找到80多岁的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员、始版桥老居民葛许国,在促膝长谈间倾听始版桥过去的故事。
作为全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之一,望江街道始版桥社区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文化传承的困境也随之而来。作为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馆员,涂文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深耕多年。派驻到望江后,他便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中,见能人、访场所、走学校、入居所,用脚步去感知历史文化,希望帮助街道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
“我发现居民们对基层文化工作有着热切期盼。文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通过居民的调查问卷结果,涂文军了解到辖区有不少“戏曲迷”和“非遗迷”,于是他积极引进文化资源和非遗传承人,推出戏曲演出、非遗雅集、非遗读书沙龙、技艺体验课等一系列活动。比如在戏曲演出方面,他迅速对接了“杭州曲艺三进”和“你点我送”等文化惠民演出资源。活动当天,婺江社区越剧队队长汪美英带着队员早早来到演出现场,她感慨:“这些精品演出平时要在剧院里花钱才能看到,现在竟然走进了我们的社区,让我们能近距离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针对居民对剪纸和冷瓷等非遗项目的热爱,涂文军又邀请相关非遗传承人在社区内开展传习课。截至10月底,已有13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担任“非遗在社区”传习导师,非遗传承人群培育体系在望江街道初步建立。
眼下,涂文军和望江街道宣传文化战线的工作人员正积极谋划始版桥未来社区整体文化建设规划,研究非遗项目落位布点。比如,街道将在老汽车南站区域打造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非遗街区,计划引进非遗文创、中国美院设计团队等,打造一个吸引年轻人的传统文化阵地;街道还希望置换腾空一些小区门口商店,打造为文化小店,积极推动“家门口的文化之窗”建设,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非遗。
为了推动“非遗+文创+旅游+演艺”的文化生态融合模式建设,望江街道也在谋划沉浸式的剧本游学路线。“我们将以‘始版印迹’为文化标识,以‘毕昇’为IP主形象,共同挖掘望江的宋韵文化、民俗风情等,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非遗在社区焕发新生,为居民构建新的文化生活方式。”涂文军充满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