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应对野猪之患

2024-11-05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近期多地野猪为患,造成农作物损失甚至人员受伤。国家林草局日前就此回应,要积极从法律层面、猎捕方式上解决致害问题,同时指导、监督地方认真开展日常工作。

数据显示,野猪之患近年来愈加多发,有多达26个省份的857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情况。从局地看,越是山林茂密的地方,野猪越是出没频繁。持续的生态改善、历经多年退耕还林,野猪超强的繁殖能力,加之缺乏虎豹狼等天敌制约,这些原因都造成野猪过快增长。就在今年1月,国家林草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我们要持续落实相关防控要求,不断优化野猪栖息地,推进防控设施建设,分级分类开展种群调控,强化应急处置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起,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名录”将野猪除名,这为致害防控进一步扫清了制度障碍。据科学测算,当下全国野猪总数量达200万头,已不存在生存危机。当然了,野猪也并非想捕就捕。始终增强预警性,总体还是要锚定“动态平衡”原则,科学评估种群数量,有效发挥各地专业狩猎队作用,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做好总量调控。要立足“早发现、早响应、早处理”,不断推广修建干壕沟、金属围网、围墙等物理隔离措施,在高速公路、车站外围设置隔离带、缓冲区等,严防野猪“流窜作案”。公众自身也要增进对野猪凶猛的认识:野猪常常有很强攻击性,一只成年野猪,往往3名成年空手壮汉都不是其对手。面对野猪,我们要始终遵循“惹不起躲得起”的原则,做到不打扰、不招惹、不驱赶、不围观、不投喂,及时报警,适时躲避,不断提升个人应急避险能力,切实增强自我保护与防范。

相关各方还要建立健全补偿救助机制,尽最大努力把受害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比如,浙江全省已实现野猪致害保险全覆盖,为农户建起减灾防护网。总而言之,人为万物之灵,生态持续向好之时,妥善应对野猪之患乃至其他动物之患,必须树立好“动态平衡”观念,努力探索全新“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