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技术 年产值预计10亿元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2024-10-11

开栏语

锚定五大产业生态圈构建,站在新发展起点上的杭州,培育出不少“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即日起,本报推出“我就是冠军”系列融媒报道,试图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冠军故事,展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自信。

第一期,我们来到的冠军企业是位于钱塘(新)区的杭州大和江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 史俊杰 “潮企钱塘”产业微融圈 吴东格 潘虹

冠军名片

杭州大和江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各种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耐磨损、高绝缘性的氧化物、碳化物等精密陶瓷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目前在半导体精密陶瓷零部件领域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

走进大和江东的无尘生产车间,洁净服、头套、手套齐备,每个人都“武装”到牙齿。

企业总经理姚相民指着车间里一台台看似不起眼的设备说:“不要小看这些大家伙,有好几台都价值上千万元,可以帮助我们把产品的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车间里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作为高端光刻机等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关键材料,精密陶瓷在一台“高精尖”半导体设备中可以占到总价值的16%。此前,精密陶瓷的研发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把持,部分关键技术一度被“卡脖子”。据行业内专业平台统计,2015年,国内先进结构陶瓷国产化率仅为5%。近年来,国产“芯”势力强势崛起,该数据提升至19%。

在这一细分赛道上,位于钱塘(新)区的大和江东可谓全国龙头企业。“今年刚好公司成立10年,产值预计可以达到10亿元,比去年增长约30%。”姚相民表示。

大和江东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填补“中国制造”技术空白的进化史。从2016年新工厂建成到2017年三氧化二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等精密陶瓷部件实现量产,再到气相沉积碳化硅技术实现突破,大和江东不断拿出自主研发的产品,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优质可靠的国产选择。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姚相民以碳化硅研发为例解释道,“机器每运行一次都要几十万元的成本,在试制阶段我们的研发成本就超过亿元,每攻克一个核心技术难关,都需要对温度、气流、工艺时间等成百上千个参数进行反复验证、分析和微调。”

要实现突破,没有别的捷径,只能咬牙死磕。正是凭借这股劲头,大和江东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材料品种最齐全、加工技术最先进、服务水平最完善的特种精密陶瓷零部件加工企业,并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这不只是大和江东的“黄金10年”,也是钱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岁月”。作为区内“车药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钱塘(新)区已集聚集成电路相关上下游企业超百家,涉及集成电路原材料、设备、设计等领域,形成一条由企业串联起的产业发展格局。

去年,钱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入选了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及杭州市级首批“一园一主业”产业平台,全区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761.47亿元。如今,钱塘(新)区正在打造“一核一街两翼多点”产业空间,以钱塘芯谷产业园区为关键核心,统筹全区半导体产业的协同发展,推进“中国芯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