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书房, 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2024-10-09

运河书房内外。

“超高颜值”的乾嘉书房。

钱塘书房。

杭州诸多的书房、书店、书馆,不仅用于阅读,更是一个高颜值、环境好的杭州市民的公共交流休闲空间。图为杭州图书馆财商主题分馆。

首席记者 郑晖

通讯员 李镜媛/文

记者 李忠/摄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杭州书房·乾嘉书房公共空间里,写着这样一句话。

古代文人笔墨生涯,终生离不开书房。而一座城市,同样能在书房中照见自己,照见城市内在的“诗和远方”。

走在杭州的街头,转角就能遇到一间书香浓郁的“杭州书房”,有的嵌入地铁站,让乘车之旅多一份惬意和书香;有的渗透到街道、社区里,成为周边居民最爱去的文化活动空间;有的出现在景区里,让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有放松栖息之所……拥有数量超百家、年接待读者超百万的“杭州书房”,既是杭州智慧时代的人文风貌,也是彰显时尚的最好表达。

颜值+内涵

都市人精神的栖息地

经常走城北莫干山路的朋友,一定看到过一个在住宅小区和大商场边竖着的150米高的大烟囱,这是原杭州热电厂的工业遗存,它见证了杭州工业的辉煌和转型升级。

大烟囱底部还藏着一家别具特色的书房——运河书房。这是一家传承城市记忆、收集展陈运河主题文献,集借、阅、藏于一体的杭州书房,有近3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超过20000册的藏书、自带4D空间立体环绕效果。

王魁,年轻的新媒体运营者,平时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输出”。于是趁着休假,他来到运河书房借书“充充电”。“这里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凭市民卡或身份证就能刷卡进入,借书还书全凭一台机器。这种小而美的书房,是都市人精神的栖息地;而书房的智慧、开放展示的则是这座城市的自信和包容。”王魁说。

如果说大烟囱底下的运河书房是“运河文献宝库”,那么大运河畔的海小枪枪童书馆则是孩子们的“童话小屋”。

半圆异形结构设计、灰黄色调,一排排暖色实木桌椅;透过一楼大大的落地玻璃窗,还可以看到大运河的水缓缓流过。

它是由小说家、编剧海飞策划推动,由拱墅区小河街道和杭州海啦啦文化合力打造的一座全公益性的童书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免费阅读、学习;在这里,童书馆为全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提供免费的创作、研讨、座谈场所。

“这里是南方。螺丝在南方拧紧。一枚叫朱三的普通螺丝,在嘎嘎吃紧的命运与时局的扳手绞动中,越来越紧。”小学三年级的小赵同学至今记得5月来参加主题为“螺丝在南方拧紧”的故事读享会时的场景。

“阅读点亮童年”,在童书馆门前的六个字亮明了它建立的初衷。事实上,童书馆的背后,有国内一批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鼎力支持,如儿童文学大咖沈石溪、张之路、刘海栖、冰波、汤素兰、伍美珍、汤汤、慈琪等等,已相继成为童书馆领读作家,助力少儿阅读。童书作家陈树、俞龙飞则为常年驻馆作家,为孩子们提供公益指导、讲座等。

“正如我的初衷一样,童书馆正在成为很多小朋友记忆中的一部分。”海飞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写道。

近两年来,遍地开花的杭州书房不仅为杭州的会展活动场地提供了新的可能,还为会议组织者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惊喜。

钱塘江边的杭州书房·乾嘉书房凭着高颜值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既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也成为MICE(会展)人举办各类会展活动的新宠儿。乾嘉书房收藏了2万册的文史艺术类典籍,其中包括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的《宋画全集》。书房提供图书免费借阅,同时提供视听体验、展览展示、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服务。

此外,还有梦泉书院、钱塘书房、武林书房、蜗牛读书馆……各具特色的杭州书房连点成网,整座城市就是一个无门槛的公共书房。

除了城市里小而美的“杭州书房”,离城市稍远一些的孩子时常还会迎来一个特别的图书馆——“悦读快车”,它由集装箱车改成,里面装满了各种儿童图书,停在学校门口一个星期。孩子们都会来这个“流动图书馆”里选自己喜欢看的书,看不完还可以借回家。

以“书”为名

但不只有“书”

杭州在公共阅读这件事上,“大气”不是一两天了。目前,杭州已建成杭州书房115家,建筑总面积超8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杭州图书馆;实现区、县(市)全覆盖,年均开展各类活动超3000场,累计服务人次超1500万。

什么是杭州书房?以图书借阅为圆心,链接全民阅读、文化交流、艺术展览、视听体验等更多活动类型,提供文创产品售卖、智慧旅游咨询、轻饮食服务等更多消费场景的微型文旅综合体。换句话说,推进杭州书房建设,以“书”为名,但并不只有“书”,是为了实现“主客共享”。

那么,怎样的书房才能算杭州书房?基本标准是: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馆藏图书不少于3000册,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周开展活动不少于1次,并配备自助借还设备。

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书房运营模式较为成熟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社会主体型和政企合作型。杭州正努力实践“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模式,尝试与民营书店、文化机构、名人工作室、未来社区等开展合作,使其成为提升区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目前,第三方机构或团体参与兴办杭州书房的比例已接近50%。

浙江省公共文化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阳老师,见证了“杭州书房”的从无到有、发展变化:杭州书房从2019年正式运营以来,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它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从阅读延伸到学术探讨、体验服务、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它吸引着众多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一些杭州本地文化机构的加入让优质文化资源不断实现全面共享……而这些有特色有颜值的书房也正不断成为杭州新的文化名片。

高颜值是时代需求,空间也需“有用之美”。在李阳看来,那些受欢迎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并不单纯以“新奇”的外观设计见长,相反,“永葆青春”的秘诀在于其是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未来,杭州还要构建“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大阅读”理念,一方面要深化多元融入,鼓励共同参与,加强社区联动;另一方面要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阅读服务,用“智慧”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悦”读杭州,图书“馆”够,也许这就是杭州,一座“悦读之城”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