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吾之礼荐杭州

2024-10-01

“杭州有礼”登上杭州地铁通道的大屏。

记者 李如艳

75载春华秋实,今举国同庆之际,我们以75件好礼献祖国、荐杭州。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8月下旬,本报联合13个区县(市)微融圈发起《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杭州有礼》全市域一体化传播大型融媒体行动以来,市、区县(市)、镇街三级融媒联动、反响热烈,75件好礼通过层层甄选迅速集结,每一件都带着一方的发展故事,汇成千言万语,向祖国母亲深情告白。

礼,或从千年宋韵中走来,或兴于湖山乡野,或崛起于都市繁华处,聚川成海。当我们以“好礼”为桥,连接杭州的过去与未来,也仿佛能够听见历史的回响,感知岁月的流转,更能强烈感受到这座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跃动的激情,以及杭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因一件好礼 识一方发展

75年,奇迹如歌。

湖山江河构成了杭州的诗意,诗书画艺凝练出杭州的底蕴,高新科技、制造业、互联网等多条产业则聚合了城市跃迁的能量——当我们梳理每一件被推荐的好礼,看到的是,杭州人民以匠心、以智慧,在岁月的画布上精心描绘,创造出了诸多意义非凡、独具特色的发展成果,塑造出今日杭城迷人的面貌。而这些“礼”,也凝聚起杭州人民的集体记忆、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演绎出杭州式的浪漫。

这份杭州式的浪漫,它从乡间田头诞生,见证乡村振兴的收获与欣喜。在国庆前夕,我们走进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听到家家户户笛声飞扬。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竹笛生产基地,集聚竹笛生产加工企业160余家、淘宝店铺60余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5亿元。以竹笛为礼,中泰街道为祖国吹响了一首庆生曲;而在钱塘区,人们正邀你共饮一碗下沙大麦烧,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一口醇厚的大麦烧,承载着人们向潮水夺地的艰辛记忆,还蕴含了一代钱塘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主题的智慧。

这份杭州式的浪漫,它所凝练的气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并不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富阳境内“一江十溪”,72道工序打磨出一卷元书纸。千年宋纸,不“纸”于此。当下,富阳正积极推进规划面积达1300亩的泗洲中国古代造纸遗址综合保护复兴项目,要让这份厚重的文化力量,从富春江畔流向更广阔的地方;作为百年国妆代表,老字号企业孔凤春把文化传承和产品创新有机结合,续写“杭粉”传奇。

这份杭州式的浪漫,还在大时代下的智造浪潮与产业群戏中不断上演。“芯片虽小,但能量巨大。不管是哪个领域,一定要自主研发,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受制于人。”在临平区乔司街道,小小一枚“国产芯”,“点燃”算力产业“星星之火”;而滨江物联网小镇多家企业则共同打造了一个“智慧的家”,用新技术带来生活新体验。

数字新城崛起于乡野,青山野趣嵌套在都市最繁华处。如今的杭州,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文化美、人民美“美美与共”。而我们,就是这座城市的创造者、奋斗者,也是见证者。且让我们一同以杭州好礼,讲述杭州故事,传递杭州温度,向祖国深情告白!

聚万众之力 创美好未来

岁月铸就荣光,事业赓续传承。

随着75件好礼集结成功,并在光明日报客户端、杭州日报、“杭州发布”官方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全网阅读量上亿次,这波为新中国庆生的活动也逐渐走向高潮。

“礼”渡重洋。日前,“杭州有礼”首次出海,将这份杭州式的浪漫传递到了吉尔吉斯斯坦。“打开它,就像一朵栀子花缓缓绽放,一把高品质的油纸伞能经得起上千次开合。”在吉尔吉斯国立大学图书馆里,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陈海平向人们展示了来自杭州的余杭纸伞、“福禄青瓷”香氛蜡烛等好礼,让众人赞不绝口、争相合影。

“礼”遇杭州。这两日来杭城的游客们也会惊喜地发现,“杭州有礼”登上了地铁车厢,随着地铁在城市里穿梭,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向市民和游客展示着杭州的独特韵味。

“礼”赞时代。匠心手作、非遗瑰宝、乡土特产、创意文创及前沿科技产品……灼灼其华,我们从历史长河中带来亘古亘今的收获与欣喜,也从奔涌无歇的澎湃江潮与时代精神中,探索新时代杭州的发展路径,彰显出这座城市强大的创新活力。

今朝犹可忆,明日更可期。

当我们在更宽广的天地间回望城市跃迁的进程,也促使我们在更清晰的坐标中开启一段新征程。面对未来,杭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布局和推动一系列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的发展,让城市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而那些源于湖山的激情,亦将沉淀为“干在实处”的底气,熔铸为“走在前列”的动力,凝聚成“勇立潮头”的力量,创造出“诗意与活力”交融的美好未来。

各界“鉴”礼

75件“杭州好礼”,通过光明日报客户端、杭州日报、“杭州发布”官方微博、“杭州新闻”客户端以及各区县融媒平台等28家媒体广泛传播,吸引了广大市民、网友的关注和参与,各界人士纷纷留言“鉴”礼——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

“杭州有礼”,是杭州历史与现代文化深邃与活力的集体呈现,它也是杭州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每一件被推荐的好礼背后,都承载着杭州时代的印记,特别是新时代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它们是时代的闪光点,是杭州的荣耀。从本质上看,“杭州有礼”征集,其实是杭州精神的提炼,个中隐喻指向杭州这座城市的精神内里,这是一座历史沧桑而又颇具年轻活力的国际化都市,她的内心始终鼓荡着如钱塘江潮般澎湃向前的激情。

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

“杭州有礼”就像一本书,字里行间藏着许多历史的惊喜,等着你去翻阅。看掌心上的“集贤亭”,感叹非凡的技艺;看微缩版“拱宸桥”,大运河的市井烟火气浮上心头;看“德寿宫”的葫芦香薰,传达了宋韵文化之美……一件件好礼背后的故事,让我心中感动、澎湃。我认为,“杭州有礼”是认识大美杭州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这座城市历史的华美篇章。

建德市更楼街道党工委书记游佩芝:

杭州日报推出“杭州有礼”大型融媒体行动很有意义,将一件件颇具地方特色的风物特产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不仅是一场对祖国的告白,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丰富的物产不仅反映了当下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更呈现了新时代杭州经济发展的新气象。在此次活动中,建德更楼有幸以非遗文创糕点——“南宋御菓”向新中国献礼,推出的时间又刚好在中秋节前,不仅为“南宋御菓”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还带火了本地市场。所以,非常感谢杭州日报推出这么有意义的专题报道,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让大家参与度和互动性都很高的活动。

上城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灵:

“杭州有礼”如同一片星辰,西湖龙井、万事利丝绸、中药香囊、德寿宫蜡烛……一件件礼物如点点繁星,闪耀着熠熠星芒。繁星何其多,我们在“杭州有礼”基础上发起“上城好礼”活动,贯通市区街三级融媒联动。活动期间,我们陆续收到30多件礼物推荐,从中精心挑选了浣花斋笺纸、杭罗丝巾、火柴文创等礼物与杭州日报联动发布,上千名读者在上城发布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互动,全网阅读量超百万。大家一起告白祖国、分享美好,群星闪耀上城之美、杭州之美!

市民陈伟婷:

我一直关注杭州日报的“杭州有礼”系列报道,看到不少杭州特色文创产品、美食,有些好礼以前还真不知道,长了不少知识。这个栏目还很有互动性,读者发布评论能有机会获得“杭州好礼”的产品奖励。我在康桥工作,当看到“杭州有礼”报道了康桥烧鸡,特别激动。在康桥烧鸡的香醇中,我们不仅能品尝到美食的魅力,更能感受到深藏在运河文化里的民生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