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能赢!

杭州有位70多岁的“篮球奶奶” 一家三代都是灌篮高手

2024-09-28

记者 张磊 见习记者 赵艳 通讯员 孙炜

这些年,贵州的村BA火了,带火了国内的乡村篮球热。你知道吗,在杭州钱塘江边,也有一个篮球之乡,在那里,村与村之间的篮球较量已经持续了六十余年——

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故事片《女篮五号》红遍全国,掀起了全民篮球风潮。当时的西湖区周浦镇杭富村(现为双浦镇杭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篮球之乡”。

身高超过1.7米的张玉香,就是这个篮球之乡的“女明星”。她也没想到,从第一次接触篮球开始,就与它发生了一生的勾连——前半程在场上,后半程在场下。

张玉香当年打篮球时,一开始还是在煤渣球场上,后来才慢慢有了水泥灯光球场——当时成了村里最时髦、利用率最高的场所。现在,村里除了三个篮球场,还有10个大小不同的公园,拓宽的村庄道路和新建的1000余个停车位……张玉香说自己从未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农村生活,晚饭后,在村里散步时,球场还是她最爱去的地方。打球的那些身影也和她记忆中青春的样子悄然重合。

不只是她,还有她的丈夫、儿子、孙子,一家人三代情缘,皆和这小小的篮球有关。

以前的“十二金钗”打球 是荣誉,再苦也不怕

周浦人打篮球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没有篮圈,人们就让铁匠用钢筋打造一个。20世纪60年代,农村没有灯光球场,邻村之间的篮球赛只能选在农闲时不下雨的白天举行,一般在天将晚的时候开始。为了能让大家看上球赛,又不影响田里“做生活”(方言,意为干活),生产队长会说:“大家加油!生活做好去看球!”

张玉香记得,自己看过最精彩的一场球,是潘兴法带领的周浦三阳队主场对阵富阳春建队。“我们几个桑园地的小姐妹走了5里路到了三阳球场,已经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的一片。有的人站在凳子上,有的人为了看得更清楚,爬到球场外的房子墙上。”

张玉香说,潘兴法是她周浦中学的同学,当时带的队员都是身高1.9米,球打起来,场下的小姑娘们都心跳加速。

后来,张玉香进入上泗中学,体育老师开始教女同学打篮球。“女生嘛,总觉得打篮球是男人家的事情,不好意思上场,我胆子大,带头上了。其他女生才一个个上了球场。”

几场球打下来,大家都习惯了女生打篮球。一个学期的体育课下来,每个人都有了篮球运动的基本功。1971年,周浦乡组织女子篮球队,一共招收了12名中学毕业、个子较高的女生,张玉香就是其中之一。

“张雪珍、张丽敏、李彩莲、汪秋仙……我现在还记得队友的名字,还有几名是杭州城里来的女知青,因为刚好是12名球员,外面人叫我们‘周浦女篮十二钗’。”

张玉香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基础,个子高,体质好,弹跳较高,运球速度较快,教练就让她当女篮队长,打后卫。

篮球训练是辛苦而枯燥的,日日一身汗,跑得两腿肌肉疼痛。一个星期下来,“白姑娘”都变成了“黑姑娘”。“但我们都是农村长大的,习惯了田里干活,没有一个怕累的。”

现在的球队都是俱乐部制,在当时都是“生产队制”,在训练和外出比赛期间,由所在生产队记工分,乡里不发工资、也没有奖金。

张玉香回忆,当时周浦篮球总队(男女篮合并成立)的总教练、老球星翁阿林动了脑筋,提出球员去西山石矿挑矿砂,用“做生活”所得的钱作为篮球队的集体基金,用于篮球队的日常开支,包括队员的球服、球鞋等。

这是个天天衣服被汗湿透,背上出盐花的“生活”,“但为了能打篮球,有新球衣、球鞋,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

到了月底,买了新球衣,还有回力球鞋。球赛时,一排个子高挑的姑娘在球场上一站,整齐划一的服装,那个相貌好嘞!张玉香现在回忆起来,当年的苦都算不了什么,因为最后的甜会记得很久。

现在的打球 是一家人的爱好,爱拼才能赢

篮球,不仅是她最初的爱好,也成就了她的婚姻与家庭。她的丈夫身高1.86米,是一位退伍军人,在单位和村里都积极参加篮球比赛。

许多年后,同学会上有人开玩笑地问她:当年有那么多优秀的男孩追你,怎么就选择了“他”,是不是篮球作了“媒人”?

婚后,她还在打篮球,怀孕5个月,还在打——身披4号球衣,里突外投,几乎打满全场。赛后,当张玉香和队里说出实情,把领队吓出一身汗。

张玉香开玩笑地说,这场比赛如同一次“胎教”,把这个家的篮球血脉传承了下去——

儿子身高1.9米,少年时就进入了杭富村篮球队,前两年,代表周浦老年篮球队参加了富阳东洲的老年篮球赛。

孙子张天铖,出生于2003年,身高1.95米,目前在双浦镇司法所工作。中学时进了学校篮球队,每周专门去富阳参加篮球训练。大学时还多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2022年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获得了亚军。

在其他村子的篮球老将眼里,这是一个传奇的家庭。球场上的老对手都会打趣道:“我跟你们家三代人都在球场上交过手啊!”

篮球带给三代人的 是坚持,是拼搏

2023年,杭州举办亚运会,有着70多年乡村篮球史的双浦镇篮球队,也积极参加了“我爱杭州·奉献亚运”的西湖区乡村篮球联赛。

举家出动前来观赛的观众里自然少不了张玉香一家的身影。

张天铖是村里篮球队的绝对主力,2019年至2023年,年年闯入乡村篮球联赛的决赛。一家人对张天铖的篮球比赛也场场不落下,甚至做起了场外指导。

张天铖回忆,2023年决赛时,面对直播镜头和场外高分贝的呐喊,内向的他一开始很不适应。此时,奶奶走到了前排,立刻变成了场外教练:“天天,你要大胆投,不要管对手怎么打,拿到球只要有机会就投,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出手就没有得分的可能。”

最终,在全家的鼓励下,张天铖打满全场,砍下12分。

在他的眼里,奶奶是超越“女篮队长”的存在。“奶奶对我们很宽容,一般都是以建议的方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启发我们自己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张天铖从事了与篮球无关的工作,但把它视为一辈子的爱好。没有比赛的压力,让他更能享受篮球的快乐。

如今,他穿着心爱的李宁篮球鞋,司职小前锋,拥有着球队“第一扣将”的称号,每周两练,坚持和队友参加杭州的各类篮球赛。

9月的一个周末,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打完篮球,张天铖在朋友圈写下:舒舒服服,开开心心,健康生活。他接过家族的接力棒,延续这一份“篮球缘”。

篮球讲究配合,靠单打独斗无法赢球。家庭也是如此,只有加强信任与默契,培养责任与担当,提升沟通与协作,才能找到幸福的密码。

张天铖说,奶奶就是家里的后卫和篮球队长——统筹协调、压盘定星。“我们这个家,全靠奶奶!”

亚运会时,张玉香没有抢到篮球比赛的门票,但还是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所有的比赛。

张玉香说,电视直播画面里,球员们对抗、运球中,篮球一下下砸在木质地板上的声音,和当年砸在村口水泥球场上的不一样。但落在心里的那一刻,却依然是如此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