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擦亮运河明珠 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拱墅实景

2024-09-26

张娜 制图

记者 李如艳 拱墅微融圈 柳景春 夏雨珂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 站在拱宸桥上,秋之气息已至,舒爽之风拂过。运河之上,船只缓缓驶过,荡起层层涟漪。每一道波光,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折射出千年的光芒,照耀属于这座城的浪漫篇章。

拱墅,这颗运河明珠的新故事,始于文化的共识,却并不止于文化。如何让千年运河在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同时,在新时代呈现出更鲜活的状态与更有情怀的气质,被更多年轻群体喜爱?

一些改变已悄然发生,一些创新尝试从拱墅生发,并慢慢向外辐射。饱蘸运河水,拱墅执笔作画,在大运河畔绘写生生不息的魅力画卷,将这颗熠熠生辉的运河明珠,作为最好的礼物,献给新时代。

拱墅有礼

文商旅深度融合 激发运河明珠新活力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温柔的月光辉映着运河两岸的点点“星光”,沿着纵横交错的运河水脉深入探寻,夜拱墅的盛景缓缓拉开帷幕。在璀璨的夜色中,我们不妨跳进几处别具匠心的演绎中,细细品味运河明珠的魅力。

1/ 沉浸式观演,圈出拱墅商圈“新烟火”

晚上7点20分,皋亭坝的“如梦上塘”游船码头,53岁的乐胜祥踏上船板,熟练地鸣起汽笛,载着一船的游客驶向水上实景演出《如梦上塘》的第一幕水域。

从上塘河欢喜永宁桥一路行至姚家坝河,水幕、烟火与声光电效果渐次展开,李煜、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文化名人逐一登场。乐师傅笑眯眯地听着船上的小朋友跟着扮演杭州“老市长”苏轼的演员吟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不时回答着游客抛出的问题。

“我是本地人,看着这条河通过五水共治一点点变得清澈、漂亮,现在还变成了景区,成了杭州旅游的亮点。我开着游船,给游客们讲讲河的历史,自豪得很。”乐师傅说。今年5月,《如梦上塘》解锁了全新的宋韵版本,以宋词为文脉,演绎宋韵风雅,成了夜游杭州必打卡的项目之一。

而此时,与上塘古运河景区相距不过2公里的新天地太阳剧场里,高空绸吊、跑酷、武术、蹬人、蹦床等表演轮番上场,在剧场可360°旋转座椅和亦虚亦实的声光电配合中,千余名观众跟随着太阳马戏创排的杭州《X秀》沉浸在一场华丽冒险中。

一出运河实景演出,一场奇幻马戏,圈出了拱墅商圈“新烟火”。《如梦上塘》自2021年开演以来,接待游客超25万人,成为拱墅区大力打造的“夜游”品牌。这个夏天,《如梦上塘》演出更是场场爆满,暑期增演超过100场,接待游客超2.6万人。杭州《X秀》开演5年,演出1300多场,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也成为一张传向世界的杭州城市文化名片。

2/ 多业态融合,变“流量”为文旅消费“留量”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拱墅区用一出水上实景演出《如梦上塘》、一场奇幻马戏杭州《X秀》、一座微缩版的“拱宸桥”、一幅运河图景的织锦与一尊传承地方文化的半山泥猫等礼物,为祖国献上诚挚的祝福。当我们梳理“拱墅有礼”时,不难发现,它们或源自运河文化、展现运河地标,或是非遗、老字号积极守正推新,但都显现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文商旅的创新供给,正不断激发多业态融合,将“流量”逐渐转变为文旅消费“留量”。

千年运河文化和千亿武林商圈,两者相辅相成。近年来,拱墅不断完善运河文商旅一体化顶层设计,探索“文化兴盛+商旅兴旺”特色产业新路径,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助文,推动拱墅各大商圈消费业态、场景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如今,当我们穿城而行,延安路、武林路、杭州中国丝绸城、胜利河美食街、桥西直街、小河直街、大兜路、上塘古运河景区等特色街区错落有致,大运河非遗花伞市集、运閤集、武林夜市、北关市集等特色文化活动先后在运河沿线各大商圈落地,人们穿梭于“慢生活”和“快经济”,感受着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之美,流连在传统老字号与新消费体验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拱墅区社零总额达648.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337.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再次坐稳“浙江社零第一区”的头把交椅。

而围绕杭州创建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日前召开的拱墅区委全会强调,要“高标准打造国际新型消费首选地”。

一方面,拱墅将着手强化超大城市中央商务区功能,进一步迭代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创设青年社交生活引力场,持续提振消费活力;突出标杆商圈首位度,打造杭州中心、恒隆广场、杭州嘉里城、华润万象天地等多个百亿级消费新地标,构建辐射全省的大武林、大运河、大和平、新天地商圈矩阵。

另一方面,拱墅还将实现南北向“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胜利河美食街”跨街联动、东西向“大悦城—小河直街—乐堤港”跨河联动,深化历史街区、商业街区、演艺街区融合互动,打造集时尚与传统、商业与艺术、景观与烟火于一体的璀璨运河、不夜运河。

拱墅礼赞

在奔腾的运河畔 打开高质量发展画卷

大运河赋予拱墅的,不仅仅是文化底蕴,更是发展动力。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运河,从漕运到工业枢纽,奔腾的运河都发挥着独特的带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作用。眼下,杭州GDP已站上两万亿,城区总人口也突破了千万,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跨越。作为杭州中心城区,对拱墅而言,城市能级提升同样意味着可以聚合更多的资源要素,引发新一轮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拱墅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创造美好生活,在奔腾的运河畔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1/ 寻求经济新跨越

  夯实新质生产力底座

在拱墅区北部,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水与新时代的数字浪潮在此交汇,杭州大运河数智未来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大运河数智城”),这座规划面积22.0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这里曾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产值曾占杭州的70%以上,但在市场浪潮冲击下一度沉寂。如今,经历“腾笼换鸟”,大运河数智城产业面貌焕然一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成为其三大主导产业,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9家,实现了从老旧工业园区到产业发展高地、从片区各自为战到统筹一体发展的升级蜕变,成为观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区域样本。

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持续发力,阿斯利康等生命健康领域龙头企业,发挥虹吸效应,引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5家。除了壮大生命健康产业,拱墅紧跟时代潮流,将目光聚焦新兴产业,在城北体育公园附近谋划未来产业示范区,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新市场。

事实上,拱墅寻求经济新跨越的脚步从未停止。拱墅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机制改革,健全“基金+基地+招商”模式,全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做强企业孵化载体,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集中优势打造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电竞数娱、新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同时,拱墅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攀高,巩固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创意设计、人力资源等优势领域,挖掘数字内容、科技服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等潜力领域,打造运河工业设计产业集群。

今年,拱墅更是加快步伐,在全链条盯引、全要素保障中夯实新质生产力底座。从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拱墅基地挂牌,到打造拱墅区浙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浙大杭州全息智能技术研究院,再到开工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签约石塘特别合作园,拱墅已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2个,盯引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开发408.7亩低效工业用地,“升规纳统”38家研发型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40家。

2/ 打造公共服务圈 绘写大运河幸福家园

近期,拱墅区东新街道的居民们迎来一件“幸福大事”,东新园社区“大运河幸福家园”正式启用。

走进“大运河幸福家园”,一楼是社区食堂,原木色与绿色相间的崭新桌椅摆放整齐,能同时容纳百人用餐,旁边还有婴幼儿成长驿站、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就业岗位的咖啡店以及24小时便民服务站等。

二楼则是多功能空间,除了可供日常组织活动的邻里会客厅外,各类教室开设“家门口的青少年宫”“老年学堂”课程,同时搭载心理咨询、烘焙、日间照料、娱乐休闲等功能,实现“一房多用”。此外,社区专门为“幸福合伙人”汤君儿设置的红娘工作室更是深受百姓喜爱。

这样的“大运河幸福家园”只是拱墅区积极探索民生领域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拱墅坚持民生为本,下大力气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多轮城市有机更新,大力推进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综合环境提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努力实现从“富起来”到“好起来”的转变,同时,打造了一批百姓家门口的“大运河幸福家园”服务阵地,集成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医疗、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多种功能,构建了“一站式”的幸福生活圈,更好地托起这座城稳稳的幸福。

接下来,拱墅将统筹效率与公平,健全完善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公共服务“七优享”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持续聚焦群众真实需求,深化社区公共服务阵地集成化、片区化、街区化建设,迭代升级“一老一小”服务,建立公建民营社区食堂连锁运营模式,积极推广“物业提质、社区减负、收支平衡、居民满意”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全面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

3/ 勾勒生态风景线 打造美丽拱墅新图景

水,是拱墅的城市底色。家门口的绿水长流,孕育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而这,也是拱墅人凝聚合力、打造家园新图景的共识。

每周日下午,在拱墅的胜利河(湖墅段)与红建河(湖墅段)边,人们总能看到那么一群活力满满的高中学子,他们身着红色志愿者背心,手拿各种测量工具,组成护河先锋队沿河而行,积极开展河道巡护与水质监测等绿色环保服务。这是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绿之翼”环保社团,志愿守护家门口的河道,他们已经坚持了十来个年头。

今年8月,拱墅区首次荣获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实现河清、水活、路畅、景美的“五水共治”实践样板。这个消息传来,也让“绿之翼”社团的同学们倍感振奋。“我们是‘小河长’,大运河边还有很多‘大河长’,环保志愿活动也很多,看到大运河越来越美丽,想到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感到特别自豪。”该社团的社长王艺铮说。

近年来,拱墅持续擦亮“民间河长”金名片,目前活跃在一线的民间河长有109人、民间护河组织23个。依托民间河长及河道义务监督员、社会志愿者,拱墅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五水共治”工作,共同打通河湖治理“最后一米”,让河湖治理更接地气、深察民意。

现如今,拱墅区已建成省级美丽河湖45条、市级美丽河道72条,全区88条河道水环境持续改善,水质均稳定在V类以上。下一步,美丽河道继续迭代升级,加快建设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不断增强河道文化氛围,呈现全新的滨河空间和可持续的景观生态环境。拱墅也将着力塑造全域生态蓝绿体系,持续推进沿河慢行空间建设,全域打造开放共享、可观可游公共生态区域,到2026年建成与区域空间相适应、慢行衔接顺畅的330公里沿河生态廊道,谱写美丽拱墅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