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益农:破局起势,续写“围垦精神”

2024-09-25

文/金婷婷 汪铁汉

精神力量与社会发展,总是彼此赋能、相互影响。

1966年,萧山群众性大规模围涂的“第一围”在益农开启,在“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的壮举中,开拓出一片年轻广袤、充满生机的沃土。如今,带着“改革”基因的益农孕育了“全国文明村”群围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围村等国字号村庄,见证了“世界500强”企业荣盛集团在此启航驶远,更迎来了绿色智造产业新城的发展机遇。

在近日举行的萧山区委全会上,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再谈“围垦精神”,要求深入开展“精神再提振,改革再深化”大讨论活动,不断赋予“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以新的时代价值。

益农镇党委书记洪波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围垦“起源地”益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解放思想破局起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传承弘扬围垦精神,持之以恒地激励“新围垦人”接续奋斗。

干好“新时代的围垦”

9月11日,2024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发布,荣盛集团位列第36名,比上年进位4个名次。8月5日,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24年世界500强榜单中,荣盛集团位列第138位。

这个从萧山最边远乡镇以8台织机起家的乡镇小厂,经历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和转型力度最大的变革时代,一步步成长为拥有完整石化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的世界500强企业。对于益农来说,能拥有这样的强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空间资源。

老一辈围垦人肩挑背扛、围海造田,留下了一大片广袤无垠的发展沃土,既为益农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为杭州“菜篮子”,萧山“米袋子”;也让益农拥有萧山面积最多的储备工业土地,更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造就了益农深厚的工业家底——

全镇拥有工业企业39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国高新企业37家,省级科技型小微企业45家;形成了“化纤新材料、新型纺织面料、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智造”等五大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不过,随着浙江绿色制造产业新城等战略赋能,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益农,也存在产业用地资源日益紧张的隐忧。

从空间发展破局起势,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益农破解土地空间制约、推动城乡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目前,益农已梳理全镇《2024-2027四年低效用地再开发计划表》,力争在4年时间里,完成8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争取盘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超420亩,处置其他低效用地380亩以上。

在此基础上,益农还将依托益农新材料科技园、众力小微园区、三益线产业集聚带等空间,通过自主提升、政企合作、企企合作等方式,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推动从资源要素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力争在消化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低效用地“三块地”上下功夫,持续以多元模式盘活带动经济增量提质。

如果说围垦时代是向滩涂要粮,那么当下的益农正与时代大潮抢时间,垦出新未来。今年5月,益农在全镇上下开展围垦精神大讨论活动,更好地传承弘扬围垦精神,持之以恒地激励“新围垦人”接续奋斗。

回顾历史,围垦精神一直是激励益农人闯关突围的无穷力量。过去,向潮水要土地;如今,向土地要效益、为发展拓空间。从力度到广度,低效用地再开发对于益农来说就是一场新时代的“围垦”。目前,益农正积极推动土地开发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推动空间发展模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发掘”转变。

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7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带着“再造一个萧山工业”的使命在益农启动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建设,一下子把益农从偏远区域转变到了产业核心区。

双方的携手,也成为平台与乡镇协同发展的一段佳话。为了尽快腾出拓展区块的土地以充分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的用地要求,萧山开发区与益农镇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拆迁,累计投入30多亿元,完成产业单元内约1300户农户及25家企业的征迁工作。通过安置,益农人跨出了农民变市民的第一步。

这场征迁更重塑了新城的产业新格局。随着总投资62亿元的逸通新材料、总投资35亿元的盛元功能性纤维项目等重量级项目纷纷落地,在荣盛盛元、恒逸逸通、传化化学及希瑞新材等四大“链主”型企业的延链展链,新城集聚上下游核心材料、装备、系统集成等关键领域企业落地发展,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随着区域能级的提升,益农和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需要不断放大“窗口效应”。比如加快在发力总部经济上破局起势,围绕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企业落地等。但过去双方“各有分工”,开发区主要负责产业招引、企业服务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而益农作为属地镇街则主要处理属地的社会事务,双方无法形成合力,特别是平台和属地镇街的责权利不一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于益农和绿色智造产业新城而言,今年注定是改革之年。

改革破题,首先向体制机制的深处挺进。在近日萧山发布的“三大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深化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萧山区部署,经开区以一个管委会、三个属地管理局的模式推进机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让人员、审批权限、管理权限下沉,一般性事务在管理局就能得到处理,社会性事务则由镇街出面办理。而管委会的层面,就能够腾出手来,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改革破题,也需要内生动力。益农工业产值有63%来自荣盛,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镇工业经济发展中“梯队不强、发展偏科”等问题。益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企业强区强镇,是面子;小企业解决就业,是里子。”为此,益农成立全区首个智能家装行业协会,探索智能家装产业链式集聚发展模式,为在优胜劣汰中存活的卫浴类企业,搭建发展平台,坚定发展信心。同时,筹建高端面料行业协会,推动纺织面料设计、生产、深加工上下游集聚发展,逐步形成行业自律和规范,实现产业提升,依靠轻纺城优势,增加外贸订单。

改革破题,更需要用心用情下真功。今年以来,益农建立助企陪跑员制度,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全要素服务支撑,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梯队建设。同时,持续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住宿、员工子女就学、通勤出行等难题,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与青年共赴“新城大海”

最近,在益农镇弘扬社区邻里中心,一对“姐妹花”创办的“雅咪轻食”餐厅,让城市的“轻食风”吹进乡村。经营这家小店的“姐妹花”是土生土长的益农人。在家门口创业,除了是家乡情结,更是对家乡创业环境的笃定。

对于曾经的盐碱沧海,未来的产业新城益农来说,要奔赴“新城大海”,需要产业发展的支持,更需要创业人才的加入。

今年,益农镇探索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机制,成立“荣盛雏鹰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除了提供超1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以及超3万平方米的商铺资源外,益农镇出台《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创业资金资助。

接下来,益农还将集中梳理各村社、集镇资源空间,为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新农人等创业项目提供场地,让多种形态的新型消费模式回归益农,为产业新城增添年轻活力。

“益农是年轻的城,更要打造年轻人的城。”益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傅立国说。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产业新城生活服务配套的数量和层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益农正以现代化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等为契机,全力拉大集镇框架,提升城市能级,推进为民办实事进程,不断满足当地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多元需求,奋力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镇域样板。

益农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加快形成一群人与一座城“双向奔赴”的新格局,让年轻的城,成为“青年向往之城” 。

比如教育。益农携手杭师大,以合作办学形式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提速;本土企业荣盛集团牵头设立“荣盛教育奖励基金”已连续发放22周年,累计发放奖金1728万元,奖励优秀师生5085人次。

比如基层治理。以“民情双访”为契机打造“围垦夜话”工作机制,深入村社一线,构建党建引领下党群融心的新“熟人社会”。自去年以来,益农镇围绕“勤@益农”品牌,发布了《益农镇环境长效管护管理办法》,坚持将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相结合,持续探索实施村社自治、村民参与模式的环境长效管护模式,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驱和热情。

比如多元生活场景。举办玉米节、益农之夜、乡村生活节、乡村诗会、稻田音乐节、新能源汽车车展等农文旅融合活动,打造全新的乡村生活新范式的益农,让生活充满“烟火气”的萧山东大门敞亮一新。

“潮”是萧山文化的核心,“潮”也是青年文化的象征,“潮”更是“新城大海”的未来。在益农,从磅礴岁月中凝结出的“勇立潮头”围垦精神已然成为一种激励、一种信念,推动人们去实现更大的梦想,在新时代围垦中破局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