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文创—共创”,长河文化再生长

2024-09-24

  特派员名片

  张璜,省级文化特派员,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讲师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先生《从前慢》中的场景赫然浮现在我眼前——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滨江长河老街时的感受。

石砌巷道,古木闻香,槐河两岸,家门口青石板路上晒着木材,刚洗过的衣服歪歪斜斜地晾晒在青瓦屋檐下,巷子里不时传来孩子们在古桥头戏耍的笑声。游走于老街,醉心于闹市中的安宁,我也在思考,在这样一座调慢了生活的小型社区里,会有怎样的文化需求呢?

数百年风雨,老街换了新面貌,环境优美,街巷整洁;槐河两岸,国潮咖啡和百年理发店见证着古今对话,往日的茶行、粮油店铺成了美食店、中古店,老街内清末民初的传统建筑遗存承载着历史流量,新晋的咖啡馆、艺术空间则用时尚生活盘活着文化增量——这无疑是在新旧交织中,一条寻找文化永续与再生的新路径。

带着思考,在作为文化特派员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多次走访长河老街,也常常与街道、社区的干部和居民聊聊。一段时间的走访后我发现,本地的文化和遗存,如来氏文化、江南槐市、九厅十三堂等,多停留在书本的文字记载中,或者居民间的口口相传和零星的记忆中,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还不够明晰——这故事呀,除了有声,还得要有色才行呐。

走访中,大家热烈讨论起来——

“天官社区虽在长河老街的中心区块,但其实是个‘三老’社区——年份老,老年人多,房屋等建筑设施设备老旧。因空间的局限性,目前居民的活动场所也较少,和周边社区差距比较大,希望能有一些惠民的举措和改变进入到社区。”

“我们社区活动挺丰富的,每月都有不同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流效果,但大多是商业活动,跟当地居民的联动性还是弱了些。”

“对对对,活动热闹是热闹,但似乎也没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还有,我们天官,也得要有自己的品牌。”

……

就这样,在大家的集思广益和多日走访调研中,我的思路和计划逐渐清晰起来——

我将始终牢记文化特派员“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的使命,在坚持文化再生产和自我创造性的根本特性的同时,以“文脉—文创—共创”作为工作方法,围绕长河老街“槐”“来”“潮”等主题,以自身艺术设计之特长介入老街社区的文脉挖掘、文创设计转化以及居民共创当中,以数字化IP思维系统整合老街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出一个文化与旅游融合、生活与艺术碰撞、古村与世界对话的新平台。两年的服务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计划以长河区域文化整体运营为思路,以“九厅十三堂”为重点叙事载体,打造“槐念长河”文旅融合项目,从高校大赛、社会共创、文化展览出发,借助新媒体技术、文创品牌打造、影像创作等方面入手,重述“长河头”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