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会是杭州下一个“铁柱”吗

2024-09-17

见习评论员 陈凌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

9月3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调研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建设推进情况,强调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向高攀登、向新进军、以融提效,铸就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

梳理过往新闻报道很容易发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杭州每每提及制造业,必定会出现“铁柱钢梁”这个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铁柱”。老杭州也许会首先想起半山脚下的杭州钢铁厂,这是浙江第一座现代化钢铁企业。除了杭钢,这里还诞生了杭氧、杭锅、杭叉、杭汽轮等一批“杭”字头企业。但杭州年轻人更加熟悉的是海康、大华、吉利、零跑等名字,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杭州铸就“铁柱钢梁”的关键。9月11日,杭州迎来首个C919商业航班,国产大飞机上,就有杭州企业西子航空的创新成果。

谁会是杭州下一个“铁柱”?此次调研中,刘捷也强调,要进一步深化产业研究和谋篇布局,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杭州智能机器人产业起步早、基础好,拥有智能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200余家,覆盖了本体、零部件、系统集成等主要环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在机器视觉、智能感知与决策、整机系统研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如今,杭州不仅有海康机器人、宇树科技、五八智能、云深处等龙头企业,还有萧山机器人小镇、余杭人工智能小镇、滨江物联网小镇等产业平台,以及背后依靠的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中国(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等科创资源。

今年4月,《杭州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告,其中提到“力争到2026年,实现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争创智能机器人国家级产业平台”的具体目标。

那为什么要把智能机器人做成人形?此前有人质疑,将机器做成人形是“徒增成本”,譬如在交通等领域,轮子就比双足更有效率。但不可否认,人类社会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以人为中心打造的。排除情感需求,人形机器人在这样的空间里也有更好的适用性。在全球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比例上升的当下,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众多应用场景。

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到达“井喷前夜”。今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专栏解读中详述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在其中排行榜首。

人形机器人贯通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链,对于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轮驱动”的杭州来说,这毫无疑问就是“数实融合”的最佳交汇点。

今年6月20日,刘捷专题调研人形机器人企业(平台),走访了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他强调,要抢抓风口、抢占先机,加快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今年8月底在北京举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9月初在上海举办的2024外滩大会上,杭州企业宇树科技就带着人形机器人G1、H1参展,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宇树科技已经占据了全球四足机器人出货量的60%-70%,人形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第一。

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杭州各地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也在深度融合。8月底,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开展人形机器人技术攻关。双方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推出至少30款机器人产品,并吸引至少50家机器人企业加入。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从杭州健步走来的人形机器人,就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家庭中最可靠的“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