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他在越窑“故乡”传承青瓷技艺

2024-08-20

上虞瓷源文化小镇美术馆。

周统鉴在制作越窑青瓷。

记者 邱丹晨 通讯员 袁伟江

这几天,在绍兴市上虞区瓷源文化小镇内,周统鉴正在创作一个青瓷大瓶,计划参加一场重要的工艺美术展。

作为国家一级陶瓷技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统鉴从事越窑青瓷制作已有二十余年。他不仅制作了大量青瓷收藏品,还开发出“会唱歌”的青瓷盏、兔子手抓壶、青瓷香薰机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青瓷日用品。

“传承应该‘接地气’,才能让沉寂的青瓷‘活’起来。”周统鉴说,上虞是青瓷的发源地,作为这片土地上的陶瓷手艺人,他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越窑青瓷,感受青瓷之美。

从广东到绍兴,与青瓷结下不解之缘

初见周统鉴,一口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让人不禁好奇。

“我是广东人,第一次到绍兴是工作原因。”周统鉴开门见山地说。彼时的他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在业内小有名气,曾参与过杭州望湖宾馆、友好饭店、中山大酒店等多个建筑的室内设计。1995年,周统鉴被公司派到绍兴负责咸亨大酒店的设计和施工工作,那是他第一次与绍兴结缘。

“喜欢青瓷最初是因为我妻子,她是龙泉人。”周统鉴说,他去过龙泉后就对青瓷念念不忘。在了解到青瓷起源于绍兴后,他逐渐对越窑青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钻研学习。

越窑青瓷制作有72道工序,包括采土、拉坯、修坯、刻花、素烧、上釉等,经过千锤百炼后浴火重生。周统鉴一边做着本职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起青瓷的历史、发展,还向青瓷制作专家请教。“陈国荣先生是专门做越窑仿古的,我就向他讨教越窑青瓷怎么制作,放假了还跑到龙泉、景德镇去找老匠人学习。”后来他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为师。

因为本身就具备不错的美术功底,周统鉴学起来很快就上手了。他不仅对每道工序渐渐熟悉,还学会了双凤纹、十字花纹、莲瓣纹等各种纹饰。2014年,他和妻子创建了“越青堂”,专注于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研发。

从越城到上虞,打造越窑青瓷体验中心

上虞上浦镇大善小坞村,一片苍翠,鸟鸣山幽,老瓷窑错落其间。

2013年夏天,一场暴雨后,这里大量青瓷碎片被暴雨冲刷出来,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由此被发现。2015年,该遗址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此地也被专家称为“成熟青瓷的摇篮”。以禁山窑址、凤凰山窑址等为依托,上虞在这里建设了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

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不远处,是当地著名的瓷源文化小镇。

近年来,为了更大力度传承和发扬瓷文化,上虞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入驻瓷源文化小镇,周统鉴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他将“越青堂”从绍兴越城区搬到上虞瓷源文化小镇,打造了一个集展厅、工作室、烧制工厂、研学基地等于一体的体验中心,占地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

这些年,周统鉴也见证着上虞作为越窑青瓷“故乡”越来越强的“瓷吸力”。“很多景德镇的艺术家、设计师会主动到上虞交流创作,这里的创作氛围十分浓厚。”在周统鉴看来,每个窑口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比如越窑青瓷,釉色类玉、类冰,具有冰清玉洁的感觉,最能代表江南色彩,陶瓷艺人采风的目的不仅在于交流技艺,更为寻找独特的烧制材料,“这是陶瓷人对艺术的追求,也是陶瓷的魅力所在。”

从传承到创新,开发更多现代青瓷产品

在“越青堂”展厅内,从餐具、茶具到饰品,从盛装器皿到艺术摆件,各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别看这只杯子外表平平无奇,它可是能‘唱歌’的!”周统鉴随手拿起一只青瓷杯盏,将手指放在杯口,随后轻轻转动杯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我从黑胶唱片获得灵感,杯口相当于唱机的唱针,指纹就是唱片表面的纹路,利用共振发出声音。”

“以前文物出土的陪葬品居多,我们想做现代的越窑青瓷,做一些人们能够日常使用到的产品。”周统鉴说。这些年,他和工作室的伙伴不只是做陶瓷,还将陶瓷结合现代使用习惯开发出不少新产品。“我们去年做了一个香薰灯,卖得特别好。还有一些产品融合了绍兴本地的元素,比如青瓷加香榧、青瓷加黄酒。”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越窑青瓷,在瓷源文化小镇,周统鉴还打造了一个青少年研学基地。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到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还可以现场体验拉坯、绞胎、贴花、雕刻等工艺,自己动手制作独一无二的青瓷。

“溯源是根本,传承是方法,创新是方向。”周统鉴认为,传承和创新,既需要为古老的越窑艺术正本清源,掌握各个时期越窑青瓷的制作技术,也需要把技术和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以老带新,培养人才梯队,更需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生活习性以及现代加工技术,开发、创造更多现代越窑青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