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开直播 关键在边界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2024-08-14

蓬勃发展的网络直播、平台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不乏中小学教师。近段时间,多地居民反映,有一些自称教师的网民在网络上开直播、发布学生学习内容的视频,甚至还兜售学习用品、教辅资料和网络课程。

对于教师的此类行为,部分家长的情绪较为激烈。教师能不能开直播、当视频博主?最关键的是两个问题:播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播?从已经出现的情况看,很多教师直播及发布视频的内容,是班上学生学习、课间休息的情形。中小学生基本都是未成年人,教师想要拍摄学生的镜头并公开进行发布,需要事先征得学生监护人的同意,否则就涉嫌侵犯了学生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至于开播目的,有的教师在直播时开设了“打赏”功能,或者售卖教辅类书籍,这就有可能接受家长的利益输送,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教师也是普通人,如果在下班时间拍摄、播出与教学、学生无关的内容,完全合情合理。更进一步看,教育也需要创新,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能拍摄、播出一些与知识文化相关的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强大的传播能力,用青少年学生喜爱的方式普及知识,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样的直播,不妨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

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其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新情形、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面对新问题,教育部门不妨出台相关规范细则,为教师从事直播等网络内容生产活动划定边界,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方式,通过网络传播知识,启迪更多青少年的智慧。

教师开直播,关键在边界。一是副业绝不可变成主业,一门心思开直播难免耽误教书育人的正业;二是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放在首位,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向科技借力的同时,发挥好网络的正向效应,更好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