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乡 “土豆”叫什么

食货新志 | 岑嵘(杭州人,作家)

2024-07-26

在我的家乡杭州,土豆一般被叫作“洋芋艿”,有时也被叫作“洋番薯”。

如果考察整个浙江,土豆的称呼也不大一样,例如在临安、安吉、奉化这些地方也叫作“洋芋艿”,在建德被称为“洋芋头”,在义乌、东阳、兰溪被称为“洋芋”,在德清、玉环被称为“洋番薯”,在海宁、嘉善被称为“洋山薯”,在龙游、开化、常山被称为“马铃薯”,在淳安被称为“马铃芋”。

还有一些比较特别,例如在泰顺部分地区土豆被称为“康熙芋”,在岱山、嵊泗、普陀等地被称为“红毛番薯”。

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呼中究竟隐藏着什么密码?

土豆又称为“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那里曾经属于印加王国。直到今天,印加人的后裔仍然以土豆为主食。到了大航海时代,西班牙等欧洲入侵者占领了这块土地,土豆、番薯、辣椒这些美洲食物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浙江各地对土豆这些不同的名称中,我们会找到一些食物传播的历史脉络。

土豆作为一种舶来品,因此它的命名通常会和本地的食物——如芋艿、山薯发生关联,被称为“洋芋艿”或“洋山薯”等。而带有“洋”字的食物,如洋姜(菊芋)、洋白菜、洋梨、洋葱等,大多是康乾之后传入我国的。

番薯是在明朝通过多种途径传入我国的,既然很多地方把土豆称为“洋番薯”,那说明土豆的传入或普及要晚于番薯。

关于“康熙芋”的叫法可能包含着一段历史:康熙时期曾大力推广土豆的种植,这些地区有可能在康熙时期才传入或普及土豆。

离康熙帝(1661年—1722年在位)时代不远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1740年—1786年在位),即位后不久就颁布了《日耳曼马铃薯种植法令》推广土豆,要求农民在闲置的土地,一定要种上土豆。19世纪40年代,由于俄罗斯国内连年歉收,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曾下令农民必须在土地上种植一定量的土豆。

土豆之所以被广泛称为“马铃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它形状如同古代所用的马铃,因此被称作“马铃薯”,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还有一种说法是,最早开始宣传鼓励老百姓种土豆时,是官方骑马摇铃吸引百姓注意的。

“红毛番薯”这种称呼也很有趣,这个叫法主要在舟山地区,因为靠海,这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和海外往来也比较频繁。“红毛”指的是洋人,尤其是指当时和中国做贸易的荷兰人。

据记载,1700年左右,西方人在舟山定海看到过土豆的栽培。因此这些地区的土豆更可能是明末清初时期,从荷兰人手里直接或间接传入的。

和闽粤地区对土豆的称呼带有异域色彩不同,我国东北、河北等地区大多称为“土豆”“马铃薯”,华北称“山药蛋”,这些名称很“本土”,而西北和两湖地区称为“洋芋”,由此可见,土豆传入中国的路线可能存在南北多条,分别通过海上贸易线路、陆地丝绸之路等不同路径传播的。

食物的名称显示着传播路径。日本以“唐”开头的食物,大都是通过中日贸易和交流传到日本。如唐黍(玉米)、唐菜(菠菜)、唐辛子(辣椒)、唐瓜(黄瓜)。另一种美洲食物玉米在法国南部被称为“西班牙小麦”,到了意大利、德国、荷兰则变成了“土耳其小麦”。在北非和印度,玉米叫做“麦加小麦”。从这些称呼的变化,不难看出玉米是通过何种路径蔓延至全球的。

食物名称中所含的密码,就是它来龙去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