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7路的杭州往事 是多少人的“回忆杀”

街头“活化石”的故事未完待续

2024-07-25

扫描二维码 查看直播回顾

摄影 浔隐

1980年的7路车

九十年代的7路车

“老杭州”和7路车的合照

贾文花当年的工作照

记者 李胜男 李维和 文

记者 廉笑尘 摄

视频 刘斌兵 顾家铭 实习生 朱芷萱

1922年,杭州第一条公交线路开通,这正是7路车的前身——环西湖公交线。从西湖到灵隐,这条公交线路兼具杭州城的“颜值”与“内涵”。

历经百年沧桑,如今的7路依旧是杭城的“顶流”公交线路。今年春季旅游旺季里,7路车客流总量突破160万人次,创了历史纪录,稳坐杭城公交线路的头把交椅。

7月24日上午9点,一辆7路公交车稳稳地从起点站城站火车站起步,沿着既定线路出发。不过,这趟车有点特殊,既不停站,也不上下客,而是“变身”为移动直播车,当年的司机、售票员和铁杆粉丝,成了它的特殊乘客。顺着“乘客”们的讲述,这趟7路车就像“时空机”,领着大家穿梭在历史中、风景中,和我们共同的回忆中。

祖孙三代公交人 有一首记了一辈子的歌谣

77岁的市公交集团退休员工庞培华,顾不上三伏天的闷热,拎着大袋子赶来参与这场直播。随身袋子里,装满了他和学生们手工制作的木质模型,其中一辆红白色相间,写着“永华”二字的公交车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杭州最早的公交车,也是7路公交车的前身,就是这样的造型。这个可以说是我最骄傲的作品。”这位老杭州捧着公交车模型,眼里有光。

现场嘉宾中,庞培华恐怕是最能把7路车前生今世讲明白的人。他的爷爷是杭州最早的公交司机,父亲也子承父业,做过第一批7路车的公交司机。

等到第三代的庞培华,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做了数十年的汽车维修与装配,退休后,因为制作7路车模型,在圈内出了名。

庞培华还分享了一段童年趣事。他的母亲曾做过7路车的售票员,那时候为了招揽乘客,她还请小热昏艺人帮忙编了首歌谣。“她当时怎么都背不下来,我反倒记了一辈子。”庞培华笑着说。

随着车子的行驶,他打着节奏,高唱起来:“七路车,王牌车。历史长,资格老。湖滨是它中转站,灵隐就是落客站,从中景点一站一站又一站。钱塘门外少年宫,车过著名北山街,断桥残雪在眼前……”

深藏不露的奶奶 原来是当年的7路车“金花”

20世纪八九十年代,7路车上的5名售票员,因颜值高且实力强被称为“五朵金花”,也是很多杭州人熟悉的老朋友。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贾文花,在7路车上做了10年售票员。

昨天,贾文花带着小孙女也参与了直播活动。当车子驶到西湖附近时,大片盛开的荷花映入眼帘,贾文花被这幅景象勾起了回忆:“当7路车的售票员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整条线路上都是治愈的风景,让人心情很好!”也正是这片美景,让她产生了为乘客当“导游”,讲解西湖十景的想法。

为了当“导游”,贾文花下足了功夫,把西湖十景的介绍牢记于心。即使在退休很多年后,她仍能很清晰地背出那些讲解词。说到兴起处,贾文花还忍不住现场展示:“乘客们请您往我的左手边看……”

贾文花一边说着,一边指向窗外的断桥,“左边的那座桥叫断桥,传说中的许仙和白娘子就是在这座桥上相会的,它也是西湖十景之一……”

小孙女从未见过奶奶的这一面,抬头看着贾文花,听得很入神。第一次来到奶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小姑娘很是兴奋,用电话手表拍了许多照片,准备带回去给妈妈看。她还稚声稚气地补了一句:“我还要给同学看,让他们也来坐(7路车),这里太美了!”

父母坐着7路车度蜜月 往事引来一波“回忆杀”

读者代表倪晓芳说,7路车留给她最深的记忆不是风景,而是两股香味。“小时候,我对7路车的印象就是香。第一种香味,是售票员姐姐身上有一股特别好闻的味道。还有一种香,就是经常有乘客拎着刚出炉的吴山烤鸡上车,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杭州人才懂的香气。”

作为杭州市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在直播中分享了许多关于7路车沿线景点的冷知识,还讲述了一个特别温暖的故事。

“我父母1982年结婚,他们新婚度蜜月,也在7路公交车上。”倪晓芳说,当年父母婚礼办完的第二天,要陪着许多外地来杭的亲戚朋友游览景点,思来想去,他们决定去坐7路车。

当时倪晓芳家住在湖墅南路附近,大家浩浩荡荡先坐151路车来到湖滨,再换乘7路车。“我母亲每次说起这个故事,都觉得很好玩,一大帮子亲戚坐在7路车上,喜气洋洋,谈天说地,逛完灵隐寺后,再原路返回。”

后来,倪晓芳把这段故事写成文字在网上分享,引来不少网友点赞。很多人在评论里和她说,自己当年也喜欢坐7路车一路逛,还有人说,7路车是自己在杭州坐过的第一辆公交车。

“现在天气这么热,想好好逛一逛西湖,坐7路车恐怕是最好的选择。按照杭州人的话说,空调吹吹,风景看看,实在是惬意。”倪晓芳说,她打算之后好好再把7路车的故事写一写,分享给更多的人。

老司机的新发现 特殊路线成就“亲子时间”

往事历历在目,对于开了22年7路车的司机马军来说,这条公交线路如今又有新变化。带着孩子坐7路公交,既是一场城市美学教育,也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亲子时间”。

这个暑假,7路车“客流高峰”到来时间比以往大大提前了。“以前暑期旺季,乘客要等到早上8点后才陆陆续续多起来。现在早上6点,甚至5点多,就有家长带着小朋友上车了。”马军说,早上凉快,阳光也不强烈,孩子可以趴在车窗边,对着西湖拍照。

从城站到胜利剧院(湖滨),再到少年宫(断桥)以及岳坟(岳庙),每一站都是大站。“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清晨的西湖边逛逛,会发现公交车站都是等候上车的大人小孩。”

这样的现象,不止是暑假。今年春节假期,7路车突然“走红”,单日客流量最高达到了8.7万人次,打破了多年来的纪录。

马军回忆,当时7路车几乎每隔一分钟就发一班车,照样人满为患,车上几乎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但有一位小伙子让他印象很深,他是带着爷爷来坐公交车的。车上拥挤,他让爷爷靠在栏杆边,耐心地沿着线路为爷爷介绍西湖景点。“我心里特别感动,没想到能在公交车上感受到那么浓的年味。”

本版老照片由市公交集团提供

将近一小时的路程,7路车抵达终点站灵隐公交站,直播也到此迎来了尾声,但7路车上的故事仍将继续。

“一半勾留为此湖”,这趟穿梭在西湖边的公交车上,让许多人多了一段美好回忆。

接下来,杭州日报将陆续刊发有关7路公交车的报道。这个杭城“活化石”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