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夏日“夜经济” 旺起来

2024-07-24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夏日的夜晚,热气有所消退,夜间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在凤起路上的环北丝绸服装城,服装夜市人流如织,便宜的服装让大家直呼“划算”;在良渚,充满艺术气息的园区内,阿卡贝拉音乐会、灯光秀等轮番上演……各具特色的夏日“夜经济”,呈现出活力十足的景象。

“夜经济”释放了经济的新动能,也托住了民生。入伏以来,杭城持续炎热,夜晚气温稍低,大家更愿意在这个时段出门活动。发展“夜经济”,正当其时。不论是品尝夜宵美食,还是购买小商品、小物件,消费者在夜市中买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获得了实惠的服务,商户也能利用小本生意补贴家用。从这个角度说,“夜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还对民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夜经济”的内涵也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餐饮、购物之外,现在的“夜经济”还增加了阅读学习、露天音乐会、博物馆夜游等。随着网络直播、文化旅游等多种因素与“夜经济”融合,“夜经济”也不断催生了新的消费场景。今年3月,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夜游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在全国夜间消费活跃的城市中,杭州排名第五。可以看到,“夜经济”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疏通了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为社会增添了活力,已经成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及推动城市繁荣等的重要方式。

从这一趋势看,我们应当加快优化布局“夜经济”。夏日发展“夜经济”,既有“天时”,也有“地利”。接下来,我们要把“夜经济”放到整体经济发展的层面去谋划。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因地制宜,借助数字化等科技发展的力量,贴合大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夜经济”中融入文化、旅游等更多消费场景,丰富“夜经济”的形态,让“夜经济”更具魅力,让“夜经济”旺起来,催生出更多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