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饮清我神

2024-07-19

李郁葱

从无到有,再到葳蕤,满目的繁华就是这样走来。

1.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在一千多年前的《梦粱录》中,这是当时生活里的雅事。其中,茶事出现在书斋里或者文会雅集中,是当时盛行的时尚行为:透过味觉、触觉、嗅觉和视觉,人们品味着日常,让生活展示出风雅逸致。

生活有时需要一种仪式。正如我在余杭径山茶宴中所体会的,从最初的好奇和陌生感开始,慢慢地,浮躁的性情沉淀下来:一套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有十多道仪式程序。在这期间,宾主问答交谈,机锋偈语,让人想起记载中苏东坡和诸多僧人的斗茶趣事。

径山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相传当年法钦建寺后,为凝心坐禅,祛除昏寐,见山中有不少野生茶树,便手植数株,采制后或饮用或供佛或待客。清代《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

“崇尚自然,追求翠绿,讲究真色、真香、真味”,或许正是这种追求,让“茶圣”陆羽慕名而至。据《新唐书·隐逸传》记载,陆羽一度隐居于此,就地采摘野生茶籽,在山下溪畔结庐著书,终著成传世名作《茶经》。

“吃茶去”,这是世俗生活后的一道幽微之门。因为茶,性俭、味苦、身凡、气静,无不昭示着我们生活中能够发现的点点滴滴,并且面对压力时云淡风轻的心态,这也是茶汤先苦后甜的真谛。

南宋时,日本僧侣慕名求法,学成回国后,将径山禅寺的茶种、栽制技术、器具、茶典、茶宴仪式等带回日本,并发展演绎成为日本茶道。但起源地径山,在明代以后,茶宴式微,至晚清后几近失传。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时间的流转中,茶宴又悄然浮现,到现在已成为一种现象。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获得“径山茶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径山茶宴”项目保护单位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评估合格。

茶正在渐渐泡开。

2.

“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北宋衢州江山诗人毛滂在径山写过这样几句诗。茶微微的苦涩和甘甜,是我们对大地的理解。时间流逝,茶为国饮,茶也成为一座桥梁,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的重要载体。

茶文化的精髓也在这传承中积淀下来,比如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非遗项目茶百戏,出现于唐,一代代延续。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仿佛瑰丽多变的大千世界,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被更多人去认知、了解和喜爱。

比如点茶是宋韵文化的代表。它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用来搅动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茶筅”的制作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共细分为18道工序,‌从选料到成型,‌每道工序都有讲究,‌保证了茶筅的韧性和使用效果。‌作为地方的特色非遗项目,同样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

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这些被世人所熟知的经济文化传播“路径”,都是茶文化传播和辐射的线路。从唐朝开始,我国的茶叶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茶叶所到之处,它独有的醇美滋味为人所追捧,很快就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逐步变成东西方有口皆碑的饮品。

而在东南一带,宁波港、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等地区进行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的海上经济贸易和人际往来,泉州港被誉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路见证了世界历史上多元文化和平共处、互相交融与共同发展。

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在悄无声息中完成,就像唐代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中这样说茶的传播:“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饮茶,如一个梦幻的开始,一座舞台的铺陈,赋予了我们一种属于个人的,但同时也可以普及的生活方式。

3.

茶叶慢慢化开、舒展,在杯子里,像一个采摘的动作,饱含着雨水和阳光。从这一杯龙井茶里,我们可以泡开杭州的味道。武林山、西湖水、虎跑泉、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西湖龙井就是杭州的文化符号,蕴蓄着杭州人的精神生活,是杭州这座城市在时间中的侧影。

“人在草木间”。如果把“茶”字拆开,我们能够得到这么一个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启迪,只有让自己置身于草木之间,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一位当代诗人在题为《草木间》的诗中,这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学习,学习那属于植物的声音/把根扎得深一点,传统/给予遗传的光晕,不动声色中的一生……”

是的,一片片的茶叶在杯中翻腾,馨香扑鼻,我们忍不住会端杯啜饮,像是要投身于一种丰富的生活。但不说制茶过程中的种种繁琐,仅仅是采茶的过程,我们旁观者是喜悦的,而采摘者无比辛苦,长时间在太阳下,小小的背篓也会沉重如山。

如果悟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茶才没有白喝。杯盏中,茶的色泽像是一座敞亮的庭院,等待着我们走入、推敲,以及说出。我们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客来敬茶,也许能够打开更多文化领域交流的窗口。

因为茶蕴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遥想公元前53年,一个叫做吴理真的人,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

从无到有,再到葳蕤,满目的繁华都是这样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