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邱的旅程

杭州知名校长退休前去了趟阿克苏 对教育的浪漫与理想有感而发

2024-07-13

回杭前,老邱(左二)特意看了看5年前阿克苏天杭实验学校落成时他种下的树,“最忆是杭州”的石碑后方,树木已郁郁葱葱。

记者 章翌 通讯员 白蓓

赶在退休前,老邱去了趟阿克苏。

和之前八次进疆不同,这次他一个人,从天山脚下一路行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国境边,车辙连接了阿克苏地区的多所学校。

老邱名叫邱曙光,是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校长,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老邱”。自1985年从教,老邱教过小学,也教过中学;教过语文,也教过思想品德和体育,还同时担任过两个班的班主任。2004年老邱来到天杭实验学校,2007年任校长后,他带着这所“困境中的学校”逐步成长,让它成了杭州有口皆碑的优质学校。

这些年,杭州教育对口支援方兴未艾,老邱常带着老师去阿克苏等地,做培训、建学校,这成了他教育生涯的一部分。

赶在老邱60岁生日前,记者找到他,聊了聊这段告别之旅,也聊了聊他们这一代校长身上的浪漫与理想。

执着与热爱 八次来到多浪河边

6月,托木尔峰南麓阿克苏地区温宿县,阳光正好。克孜勒镇中学的大门另一侧,挂上了“浙江杭州曙光中学”的校牌,当地教育部门请他这位老熟人来揭牌。

很少有校长像老邱一样八进阿克苏,所以这里不少老师都认识他,“大家一听杭州的邱校长来了,挺当一回事的。”老邱笑着说。

盛情难却,这成了老邱踏上旅程的最初原因。6月底,学校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老邱遂背上行囊,一路向西。

车窗外是沙漠、峰峦、峡谷、河流,6年前,老邱对这片南疆的景象还很陌生。2018年,随杭州市教育局看望援疆教师时,老邱第一次来阿克苏,“很多老师从父辈甚至更久之前,就扎根在此,认真教书,他们对祖国的爱非常炽热,所以我想在这里扎实地做点什么。”

也是在2018年,杭阿两地共建多所学校,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与阿克苏第十六中学结对。多浪河边,杭州市全额投资援建了在阿克苏市区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定名为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老邱说,定名“天杭”有些“歪打正着”的意思在,“‘天杭’寓意杭阿两地的教育,在天山脚下结出硕果。”而他此后来阿克苏,目的地大多也是这,一批批老师跟着他,来这送教,一批批学生又跟着他,到杭州游学。

所以在给曙光中学揭牌后,老邱继续向南,到达这个过去几年中始终如一的目的地。“最后一次,以杭州天杭校长的身份,来到阿克苏天杭,站在阿克苏天杭大讲堂。”收到阿克苏天杭实验学校荣誉校长的聘书后,老邱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

理想与价值 一所国境线边的学校

6月26日,老邱到达博孜墩乡小学,这里离西北方向的哈萨克斯坦只隔着一座山,是离温宿县城最远、国境线最近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很朴实、很真诚。”老邱和学生们聊了聊,大家惊讶于他的见识,拿着本子冲到老邱周围,想让他写句话,大家还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要和杭州来的邱老师合个影。”

孩子们让老邱回想起初出茅庐的心境。几年前,老邱曾和一位校长说,想到乡村学校去干。“干个3年,我退休,你接着干,我们俩干6年,一定能把学校干好了。”他顿了顿,说,“我曾经有很多理想,想做更多的事情,后来想想,做到现在也不错了。”

1982年,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张华为救69岁的掏粪工魏志德而牺牲,引发了全国对人生价值的讨论。当时还在读大学的老邱苦苦思索得出了自己的答案:“人的价值应当在于富于理想、勇于奉献。”这似乎也成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邱这辈校长的职业信条,“在那个时代毕业的相当一部分的校长,都深深地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含义,也明白尊严要靠自己打拼,幸福一定是奋斗出来的。”

老邱成为天杭实验学校的校长后,这里也成了他“美好教育应该有教无类”的试验田。

原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中心副主任费蔚曾提到:“只要符合入学条件的孩子,天杭是全纳的,我没有看到天杭拒绝过孩子。”老邱也说,杭州发展到现在,中心城区不应再有外来务工子女的专门学校。

天杭也很支持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例如允许康复老师陪读,还设有专门用于康复训练的“资源教室”。老邱说,他看到过太多崩溃的家庭和伟大的父亲母亲,为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所以全纳教育,是天杭真正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一个特点。”

酷爱诗歌的老邱很浪漫,他所做的一切,似乎一直遵循着“理想”这个词。阿克苏是理想,天杭是理想,那老邱的下一个理想在哪?

回杭前,老邱特意看了看5年前阿克苏天杭实验学校落成时他种下的树,“最忆是杭州”的石碑后方,树木已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