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人大监督司法的杭州实践

2024-07-05

杭州市人大在《法治蓝皮书》北京发布会上现场介绍和演示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来杭调研人大监督司法工作。

杭州市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数据归集种类。

杭州市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关联分析模型。

杭州市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三色预警响应机制示意图。

编者按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数字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市委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着力打造集人大监督、公检法司一体协同、社会参与的数字化系统,为数智赋能人大监督司法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杭州样板。《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人大监督司法的杭州实践》一文作为法治国情调研的成果,被编入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近年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针对人大监督司法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信息沟通不够充分、监督手段创新不足等问题,借助数字赋能,创新开发了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对司法机关开展精准有效监督,推动司法公正和透明,促进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拓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途径。该实践是对人大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的重塑和创新,为今后人大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五大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在《法治蓝皮书》中评价指出,杭州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是全国人大数字化改革的标杆,是对人大工作方式方法的重塑,实现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1.数据协同共享实现监督司法理念创新。

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充分有效利用数据协同共享机制,通过数据归集、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研判,及时发现司法工作需要关注的焦点、重点,实现对监督对象和监督议题的精准识别、精准分析和潜在风险预判。通过数据联通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时段静默化监督,重塑问题发现与处置的工作流程,把对司法机关正常工作造成干扰的风险降到最低。

2.一体化建设实现监督司法机制创新。

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按照市区两级人大监督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思路,统一场景开发、统一数据指标、统一系统应用,形成上下一体、多跨联动、协作密切、运转高效的一体化监督机制。

3.构建评估模型实现监督司法手段创新。

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精选能够反映司法机关办案质量和效率的主要评价指标,结合司法工作特点构建数字化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定性评价,改变了以往依靠不对称信息和凭借代表主观判断确定监督事项的做法,实现人大监督手段创新,促进人大监督能力的全面跃升。

4.协同参与实现监督司法方式方法创新。

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引入多项第三方评估数据,有效借助科研机构和数据服务机构等外脑智力成果,多维度评价公检法司重点工作,有效克服了仅针对个案的关注和决策的狭隘性,实现监督司法方式交互性、多维性、集成性创新,更符合人大监督集体性、宏观性的本质要求。

5.数据全生命周期实现监督司法效果创新。

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通过对司法数据的深度融合运用,对既有监督机制、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进行系统性重塑,实现人大监督由静态监督到动态监督,由局部监督到全局监督,由间隔性监督到全时段动态评估的范式转型,有利于促进释放更大的治理效能。

总体框架

杭州市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构建了“数据工场、研判画像、监督协同”三大体系和“数据集市、数据分析、智能化研判、推背图画像、人大监督、第三方监督、公检法司协同”七大模块,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人大,横向联通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了对司法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监督。

数据工场体系由数据集市和数据分析两大模块构成:数据集市模块收集公检法司业务数据、人大数据和第三方数据;数据分析模块提供了关联分析、热力分析、趋势分析等模型和工具。

研判画像体系由智能化研判和智能画像两大模块组成:智能化研判模块基于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就监督对象得出正常、提醒和预警等三种分析结论;智能画像模块推导出对公检法司的总体评价结论和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议题。

监督协同体系由人大监督、第三方监督、公检法司协同三大模块组成:人大监督模块根据监督主体不同,分为大会监督、常委会监督、专门委员会监督和人大代表监督;社会监督模块根据监督主体不同,分为社会监督、第三方监督、法律监督;公检法司协同模块分为重点关注回应、监督意见办理及落实结果反馈。

应用成效

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自2023年6月16日正式发布上线以来,有效提升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战实效。

1.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示司法工作现状,让监督者掌握情况更方便、更全面。

通过数据对接、交换、搜索等办法,收集了近5年市、区两级司法机关工作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以文字、图表、数字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主要包括司法系统工作动态、司法工作评估考核、检察建议、人大代表议案、人大评议、涉法涉诉信访、司法透明度评估报告、互联网热议等八大类数据。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自动生成两院微报告,直观展示司法工作现状,供人大代表审议两院工作报告时参考。

2.通过数字分析模型查找司法工作短板,让人大监督选题更民主、更精准。

一是通过指标分析对司法部门专项工作进行评估。人大代表可以像看医院体检化验单一样,清楚查看本地各个司法机关的指标情况,找出存在短板的工作指标。

二是通过数据碰撞查找司法工作中需要监督的焦点问题。将司法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程度分为难点、热点和弱点三类问题,贴上标签进行数据碰撞,三者交叉重复的问题就是监督的焦点问题。

三是通过建立多维评估模型为司法机关进行整体画像。从司法大数据中挑选能够反映司法绩效的数据指标,进行归类并予以赋分,构建数字化分析模型,对司法机关各项工作和整体工作进行准确画像,如对检察机关从效率、效果、满意度、监督质量、办案数量等方面进行五维画像。

3.建立数字化工作机制实现双向联动,让人大监督更权威、更实效。

一是建立司法工作三色预警响应机制。根据司法机关52个指标的实际情况,将每个部门涉及的指标评估为绿黄红三色,分别为正常、异常、问题指标,并与司法机关建立工作响应机制,对于异常和问题指标,要求相关部门限期反馈说明。

二是探索人大监督层级和监督方式方法。司法大数据分析运用为人大选择监督层级和方式提供依据,指标颜色不同的相关问题作为采取不同监督方式的备选内容,市区两级普遍存在的同类问题可以选择上下联动开展监督,交叉重复的焦点、重点问题则可作为询问的备选内容,问题较为突出的还可以考虑采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开展监督。

三是健全人大与司法机关联动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与市公检法司信息数据报送和工作协同机制的意见(试行)》,规范了市人大常委会与司法机关之间关于监督议题协调、重要文件信息报送、监督司法数据交换、监督司法系统工作协同、人大审议意见办理反馈以及人大代表意见网上交办等机制,有力保障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专家点评及应用反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比较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杨建顺:

杭州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运用三大体系和七大模块,紧扣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推动三级人大联动、促进监督议题选择和监督方式综合运用、推进同被监督单位良性互动,很大程度提升了人大监督的精准性、实效性,体现了人大监督方式、方法和路径的创新。杭州人大数字化监督的实现作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参考,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架构的一种可行性和方向性,对其进行复制和推广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国情调研室主任 吕艳滨:

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计算精准锁定经济社会生活的风险点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进行说明或进一步协同处置,真正实现了权力机关的功能,在监督职能之外实现了代表人民对国家实施治理的终极目的,是符合宪法逻辑的合目的性监督。

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龚赟燕:

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不仅打通了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的数据屏障,让司法工作全过程、全天候地走在阳光下,而且还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图表,让工作成效与问题梳理都一目了然。对我们来说是从另外一个侧面给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能够更好推动我们的工作。

杭州市人大代表 夏晶晶:

在人大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应用之前,人大代表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形式主要体现在审议两院的工作报告和提出建议议案。监督司法数字化系统拓宽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渠道,打破了人大代表与司法机关的数据壁垒,方便人大代表了解情况,真正做到了精准监督。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副主任 任丹娅:

在前期创新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在评估体系完善以及监督应用系统的数据贯通方面进一步加强,努力推动系统成为全省人大开展数字化监督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