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走进文史馆活动在杭启动

他们用一场特殊的Citywalk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2024-06-23

政协委员走进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楼毅生为政协委员讲解大运河的历史。

记者 孙乐怡 通讯员 张雪燕

6月21日,政协委员走进文史馆暨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走读大运河活动在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启动。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纵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沿线湖泊、三角洲,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作为超大规模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见证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技术,促进了古代经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悠悠运河,千年文脉,如何进一步助推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促进运河文化传承创新和保护利用?本次活动邀请到与运河命运息息相关的拱墅区、滨江区、临平区政协委员走读大运河破题。

活动第一站为市文史研究馆。在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楼毅生的生动讲解下,政协委员们对大运河的历史沿革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委员们还参观考察了自古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的西兴古镇、依托运河繁荣兴起的塘栖古镇,国内首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首家大运河与铜文化融合的主题艺术馆——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以及融合运河文化和市井生活风貌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胜地。

政协委员们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还各展所长,就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条更加多彩、更加璀璨的“文化运河”进行了互动交流。拱墅区政协委员周建仁以“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永久落户拱墅为例,阐释如何打造运河文化新IP,提升运河文化软实力;周天一建议挖掘整合运河文化和武林文化,形成交相辉映的拱墅新文化。滨江区政协委员王旭、虞建乐提出要进一步挖掘浙东运河文化资源,开展“浙东运河之头”课题研究、编写“韵味浙东运河源头”专著,在运河遗产保护中作出滨江贡献。临平区政协委员王晓乐、周益波则分享了申遗前后临平区在大运河保护利用及推进沿线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政协委员走进文史馆”系列活动,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政协实践,也是杭州市地方文史工作的探索创新,推动政协委员和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的交流协作,助力政协委员更好知情明政,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