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醒”很及时

2024-06-19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日前梳理汇总近几年相关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典型问题,诸如:“内部数据”并不神秘、“专家团队”并不专业、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渲染焦虑过度营销等,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教育部的提醒发得好,发得及时。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8亿元,2023年达9.5亿元。不得不说,专业志愿填报服务确实解决了一部分家长的难题,但其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乱象,诸如高价收费、虚假和夸大宣传、恶意曲解政策、实施欺诈、传播不良导向等,必须以强化整治和监管来净化之。

反过来想,有需求就有供给。对考生及家长群体来说,面对复杂的院校和专业、历年录取等数据,指望所有人都靠自身完成志愿填报,确实也有一定难度。面对巨大的考生和家长需求,必须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来回应公众期待:一方面,继续加强对高三年级班主任的专项培训,服务于广大考生;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数字赋能,让信息更透明更充分。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并于6月17日正式上线,免费向考生开放使用,可以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另一方面,考生和家长也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多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多听学校和老师的意见,对市场上那些夸夸其谈的咨询机构保持警惕。在填报志愿上,作为家长要学会当好配角,尊重孩子的兴趣、志向,须知事业有成者往往都是从热爱出发。高考志愿填报,很大程度上关联着人生的走向,未来要从事怎样的职业,走怎样的路?广大考生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听从梦想召唤,树立理想信念,就一定能交出人生选择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