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转专业”门槛点赞

2024-06-12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考生们即将进入成绩查询和填报志愿阶段。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在介绍各自的招生政策时都特别强调,放宽了本科阶段转专业的要求,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转专业更容易了,这样的政策更加人性化。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在校本科生想要转换学习专业,难度很大。这也导致一些学生的兴趣、特长跟所学专业不匹配,既耽误了学生个人的成才,也是教育资源的错配。这种状况也让教育焦虑提前传导给了高中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大学专业的了解和选择,基本上只集中在高考前后很短的一段时间。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多高中生对大学开设的专业难以全面了解。进校后到底学什么内容,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这些问题也确实超出了很多高中生及父母的理解范围。

现在,多所高校放宽转专业的限制,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一两年后,根据学习体验、对课程的了解、对自身兴趣所在及今后的发展理想等综合考虑,再确定是留在本专业学习还是换去新的专业。放宽转专业,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来发展,也是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

转专业更容易了,也不必担心造成学术结构的不平衡。高校的专业存在俗称的“冷”与“热”,但总体看来,学生转换专业,主要还是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志向,很少会一窝蜂转去所谓的热门专业。更何况,各院系也会对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基本的考察、筛选,把那些真正有兴趣又符合学习条件的学生选进来。一些高校所说的“零门槛”转专业,更多的是指提出转换申请时“零门槛”,并不完全是想转就能转。

教育部在201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众多高校放宽对本科生转专业的限制,正是对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不仅满足了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需求,更有利于专业设置贴合社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总的说来,转专业更容易了,可以避免“选错专业误终身”,让大学生在对高等教育有更多切身了解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未来方向。把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这样的教育理念应当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