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千年竹纸记忆 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富阳这场“非遗”活动见证一根青竹的“72变”

2024-06-10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富泉指导游客体验抄纸技艺。

记者 骆炳浩

通讯员 骆希罕 张敏峰

富阳古谚曰:“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意思是富阳古法造纸需要历经72道工序。

6月8日,由富阳区竹纸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促进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纸承千秋 文润大源”大源宋韵竹纸文化推广活动,让游客见证从一根青竹到一张元书纸神奇的“72变”。

这场非遗活动缘何放在大源镇大同村举行呢?

富阳竹纸制作始于唐,兴于宋,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富阳手工造纸产业主要集中在大源、小源、湖源“三源”山区,清光绪《富阳县志》载:“总浙江各郡邑出纸,以富阳为最良,而富阳名纸以大源元书为上上佳品,其中优劣,半系人工,亦半赖水色,他处不能争也。”作为富阳7个传统造纸文化村之一,大同村(旧称双溪山里)拥有毛竹林面积9000余亩,鼎盛时纸槽达600多个。

目前,村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研究所富阳竹纸研发基地、浙江理工大学造纸制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杭州市非遗传承基地和富阳区新劳动教育研学基地,富春江宣纸厂、双溪书画纸厂、逸古斋、杭州宣纸陆厂等纸厂仍然坚守古法造纸,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线装节目单内页等的用纸就产自此地。

活动主办方特别策划了Country walk徒步打卡活动,从大同村入村口出发一直到蔡庄手工造纸体验基地,整条线路全长3.3公里,沿途设立富春江宣纸厂、双溪书画纸厂、溪边游步道、大同竹纸文化展陈馆、逸古斋、杭州宣纸陆厂、庄氏家庙、蔡庄手工造纸体验基地等8个互动打卡点位,通过观摩、聆听、体验等方式,让游客了解大同竹纸文化的“前世今生”,感悟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

富阳区新联会大源分会会员和通过网络报名的游客带着打卡地图,兴致勃勃地走进工坊、展馆、遗址,观摩削竹、抄纸、晒纸师傅的娴熟技术……

一路走来,他们不仅邂逅千年竹纸记忆,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还通过打卡集印章,在宋韵竹纸文化推广活动会场兑换精美礼物、文旅消费券。参与打卡体验的小朋友陈薇洋说:“今天学到了很多和竹纸有关的知识,感觉做一张纸真的很不容易。回去之后,我也会更加珍惜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