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为了不留遗憾 我会全力以赴

2024-05-20

赵强在工作中。

记者 马梦妍

“家门口的大事,我怎么能缺席?”今年,原亚组委开闭幕式处处长赵强因保障杭州圆满举办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浙江省劳模荣誉。这是人生中难得的高光时刻,却需要千倍的汗水与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撑起。

赵强觉得,自己与杭州亚运的缘分,恰好验证了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早一步,我没有这样的阅历与经验去处理如此高规格的大型赛事,晚一步,精力又可能跟不上。”既然接下了使命,便只顾风雨兼程。

2020年初,赵强从杭州文广集团正式被选派至杭州亚组委大型活动部,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台前幕后的身份转换。“以前我作为导演策划活动,输出创意,现在我们代表杭州亚组委,要先挑选合适的导演团队,再配合他们的方案做好辅助,帮助他们把想法落地执行。”他打趣说自己像个勤杂工,啥都要管还要随时响应。

同时,需要协调的部门和人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量级,“上万人毫不夸张,处理的事情又复杂又琐碎,甚至来不及焦虑,就边学边干,一件事接着下一件事地干”。

回想起来,边学边干贯穿着杭州亚运筹备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幕式点火环节。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布延期不久,赵强注意到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名为绿色甲醇的新型液体能源——“它的生产是通过从工业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等物质实现,是真正的零碳排放,更符合我们‘绿色亚运’的办赛理念。”当时,关于亚运主火炬点火所用的燃料,其实有更保险的方案,不必冒险,但这样也等同于放弃了更进一步的可能。而选择创新,意味着无经验可循,一切从零开始。

“我知道那是条更艰难的路,但我想试试,这么好的机会不会再有了,不想留下遗憾。”打定主意后,赵强和团队一起,开始密集找中科院、国家能源局等相关专家“取经”,认真研讨方案落地的可能性。终于,在经过数轮可行性论证后,专家组通过了使用新能源点火的方案。(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