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菜打造出“康宁宴”和“常乐餐”

这群年轻人要为村子创造有记忆点的“新名片”

2024-05-17

村里的年轻人为“康宁宴”忙碌着。

记者 汪毅华 淳安微融圈 邵怡然

近日,在淳安县梓桐镇常宁村的文化礼堂里,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共同品尝了一场特别的“康宁宴”。而为此忙前忙后的,除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还有几个年轻又陌生的面孔,他们就是来自淳安县市县机关选调生服务群众小组第四组的成员。通过这场别出心裁的“盛宴”,他们也在绿水青山间找到了自己的“新工位”,给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够土才够味” 打造有记忆点的乡旅“新名片”

张潇方是常宁村的驻村选调生,在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发现村里长寿老人特别多,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其中,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7个。

近年来,梓桐镇依托“艺术小镇”建设,打响书画文旅品牌,带动乡村文化旅游热潮,不仅研学写生的人长年不断,慕名而来的乡村游客也逐渐增多。

“能不能以‘长寿村’为切入点,打造一张有记忆点的乡旅‘新名片’,吸引更多的研学团队和乡村游客到村里来。”张潇方的这个设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很快就有了“康宁宴”“常乐餐”的创意。“‘康宁宴’取自于本村以‘百善孝为先’为训,使本村老人健康安宁之意,‘宁’字又来自于本村村名常宁村。”她说。

首次的“康宁宴”由村里公认的几位孝顺媳妇负责制作,其中最主要的菜品是苞芦粿配腐乳、肉圆子、和和面,而这三道菜同时也是为研学特别推出的“常乐餐”主打菜品。

“这些菜都带有梓桐的地方特色,通过让研学团队全过程亲身体验制作,不仅起到忆苦思甜的研学效果,还可以丰富研学内容,同时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梓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常乐餐”刚推出,就接到了一个百人研学团队的订单。接下来,镇里也将助力把“康宁宴”和“常乐餐”打造成为常宁村充满记忆点的研学“新名片”。

“流量”变“留量”

创造特色IP为乡村发展助力

在张潇方看来,“康宁宴”和“常乐餐”的推出仅仅只是乡村振兴别样打开方式的一个开端。

“常宁村不仅有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取景地——梓林桥亭,还有杭州亚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赛的‘好汉坡’‘冠军岭’,村里有这么多网红打卡点,希望可以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张潇方一直谋划着如何把乡村研学的“流量”变“留量”,为村里带来改变。

眼下,在常宁村的水稻田里,村民们正忙着对稻田进行“改造”。这是村里正在打造常宁村艺术稻田综合体项目,首先通过稻蛙基地的打造,提高稻田的亩产效益,随后还将在稻蛙基地上设置书画写生点,供研学写生使用。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张潇方,全程参与到了艺术稻田综合体项目中,从前期项目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再到写生点的具体布局和老旧建筑改造网红打卡点,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能够把自己所学的,在这一片绿水青山之间得以实践,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一件成就感满满的事情。”张潇方说她目前正在进行村庄LOGO和农产品包装设计,希望可以通过打造品牌形象,带动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要打造出属于常宁的IP,为乡村发展持续助力。”张潇方对常宁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