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化改革 “务”超所值

2024-05-16

(上接第1版)

小改变背后是大改革。从2023年成立以来,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快了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打破原有的分板块、分条线、分段式运行的“小闭环”服务模式,重新制定内部运作标准和审批制度,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大闭环”。

“我们建立为企服务‘一类事’场景,为企业提供‘极简服务’,使企业办理同类事,不再需要逐个办理。”韩建明介绍道。一类事,一次办,一人办,创业每向前一步,都有“签约医生”来“一对一”指导服务——王艳奇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公司决定扎根杭州,就是认准了所在区营商环境的口碑。

“我们通过多跨协同,提供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再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全流程申报协助,深入做好全区创新梯队的培育工作。”科创服务板块服务专员吕于成说。

对杭州而言,依靠改革攻坚激发内生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始终是勇毅前行的不变追求。

乘:服务提速,效率倍增

除了在大厅有限的物理空间里延展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还用数字技术提升政务服务的高度和效度——比如,利用“企服新干线”的数字平台,以行业属性、企业规模、经营数据等9个维度的标签体系,形成了一企一档的企业画像。

“您好,钱塘新区‘雏鹰’企业领飞政策已开放申报,申报说明可点击链接前往平台了解查看。”近日,杭州遂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刚收到了来自“企服新干线”推送的短信。这样精准链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政策推送,他收到已不止一次,“现在方便多了!我们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端第一时间获得各类惠企政策信息,真是太高效了。”该负责人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政策-企业’双向标签匹配,实现让‘政策找企业’。”韩建明说。在涉企服务精准匹配、一键通达的过程中,让大数据“流淌”起来,才能为企业送上“及时雨”的好政策。

当前,钱塘企服新干线政策服务平台已为3.8万家企业建立自画像,归集上线国家省市区政策235个。线下的高效服务离不开线上数据的共享、共融、互通,线上的便捷服务离不开强有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而这背后是将更多“政府有为”注入到更广的“企业有感”的一个缩影,也是传统“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加倍赋能的一个生动场景。

“都说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去,企业就往哪里聚焦,所以我们就是要向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目标迈进。”在韩建明看来,优化营商环境,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时间“等得起”。

除:破除陈规,兜底保障

办事,难免会遇到“疑难杂症”。针对无处咨询或无处受理、多部门无牵头、非经常性无先例等6类非标类事项,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兜底办”专窗。同时,联动区纪委启动容错免责直通车,力破企业难题。

“‘兜底办’不是大包大揽,而是让企业办事有人管、能解决、不白跑。”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企业服务科科长汪洋说。

“兜底办”怎么兜?长期“坐镇”“兜底办”窗口的服务专员高婷婷,最有发言权。“按照问题难易,我们分级处置,比如,简易问题现场办,1个工作日内答复;复杂问题‘局长办’,3个工作日内答复;疑难问题研讨办,5个工作日内答复。哪怕是权限外的事,也会给出明确的指导。”

“兜底办”有一条重要理念,就是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此前,钱塘区一家精密电子企业的新建项目,因设计单位计算错误,导致项目规划中绿化率未达标,无法完成审批。如果只作技术判断,政府完全可以退回不办。但考虑企业资金、时间成本投入,“兜底办”窗口接到诉求后,联动行政审批局城管服务科、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次实地测量与施工图核对,在现场找到可覆绿空地,补足绿化面积缺口,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要求政府部门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韩建明说,无先例闯着办、特殊事容缺办,都是为了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不止钱塘。“杭州正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如建立快速高效为企服务机制、一体融合落实省民营经济32条。”杭州市审管办负责人表示,“增值服务”不是定义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杭州将以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确保涉企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尤为关键的是,要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场景’中,找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