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甬奏响“美美与共”产业协奏曲

2024-05-16

(上接第1版)

产业链共建背后,是创新链的深度耦合。通过开展科创体系共筑行动,两地累计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41个,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83个。杭绍甬联合组建的环杭州湾创新联盟,合作承担省级研发攻关项目82项,联合攻克“卡脖子”技术10余项。

海河联运迎来升级版

杭企“借港出海”成本降三成

杭州的数字经济,为宁波制造业注入了新质生产力。而对杭州的制造企业来说,杭甬“双城记”最大的意义在于“借港出海”。

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一艘万吨级远洋巨轮正在靠泊,堆场上叠满了世界各地发来的集装箱。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宁波口岸的进出口货物中,近四分之三来自省内,其中杭州企业进出口货物总值占近五分之一。

对企业来说,“借港出海”的关键在于怎么“借”,要付多少“利息”。目前,杭州出口企业的货物主要通过杭甬高速运往宁波舟山港。“走陆路胜在快,但货物有时候无法直达码头,要在外部堆场暂存,并产生堆存费等杂费。”杭州金松优诺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政说。

相比陆运,水运的经济成本更低。然而,尽管杭州水网密布,要把大宗货物从水路运到宁波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钱塘江风大浪急,受水文条件影响较大;大运河杭州段和杭甬运河通航能力又不足,无法确保稳定通航能装载64个标箱的大船。”杭州下沙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春说。此外,目前杭州地区的内河集装箱业务市场还不够成熟,据杭州港务集团统计,2022年,杭州内河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1.65万标箱,而同样没有出海港的湖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突破70万标箱。

直到去年7月,运河二通道和下沙港相继建成通航,杭州彻底打通了水运瓶颈,通航能力从1500万吨提升至8400万吨,通航等级从300吨级提升至1000吨级。杭州东部出口企业的货物运到宁波,不必再绕行钱塘江和老运河(市区段),也不必再在三堡船闸前排长队,时效仅比陆路慢2天,成本却可大幅降低。

“从下沙港出发,经乍浦港到宁波舟山港,货物可以直接进码头,不产生杂费,运输费也更低。算下来每个集装箱高柜能省800元,公司一年使用5000个柜,可以节省400万元。”在吴政看来,相对于杭州企业,宁波出口企业在运输成本上有着先天优势,而海河联运的升级则让这一差距得到缩小,进一步提升了杭州的营商环境。

开通10个月,下沙港吸引了杭州钱塘区、临平区、萧山北部乃至嘉兴海宁、绍兴柯桥等地的大批企业,货物吞吐量迅速上升。“目前,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7万标箱,主要运往宁波。算上杭州西部的东洲港和十里埠港,今年杭州全市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20万标箱。”李志春说。

除了海河联运,萧山至宁波舟山港一天两班的海铁联运,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借港出海”的选择。今年一季度,萧山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集装箱达2.66万标箱,同比增长33%。

一些看不见的交易成本也在降低。围绕唱好“双城记”,杭甬连续三年推出惠民利企事项清单,在宁波主要海运口岸实施杭州企业“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对重点企业物资快速放行。今年4月,宁波又出台了新一轮共31条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接下来还将探索对杭州市AEO海关认证企业适用宁波口岸跨部门激励措施。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杭甬正走上携手同行、“双核驱动”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