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 张雪根

顷刻千里的“火轮车”

2024-04-19

在收藏者眼里,寻寻觅觅、到处收集来的旧书报刊,就像一块块神奇的磁铁,将收藏者的心牢牢地粘住。

数年前,河北一位朋友从京城藏家处寻来了两份《中国觉民录》,将其中一份转给了我。这份报刊,册式印制,橘黄色封面,编号为第173期,内容中印有《新出格致蒙学化学时务等图说》等,“售小洋贰角”,据我推测,这份报刊大概出版于晚清末年,距今已有100多年了。

《中国觉民录》内文两大张,在“格致镜原”栏目中,专文介绍了“火轮车”,并配备有图片。

“火轮车”是啥?文章内有铺垫,以吊足读者胃口:“古有缩地之方,今人每恨其法不传,殊不知长房幻术即传之,亦喜宝益。近来考得疾驰之法,足以转远为近,化险为逸,顷刻千里,无异缩地之方,且四通八达,堪资富国裕民之道,厥法维何,曰火车与铁路是也。”寥寥数语,隆重推出了铁路与火车之说。

此文介绍火轮车之源流,颇有意趣,“盖初设汽机之时,只知能供水之用,不料其后竟能开动船直驶,后既能以汽开动船,又不料其更能运车远行。”

此外,文章还写到了中国铁路的兴办与发展:“中国由上海至吴淞开一铁路,长三十余里,以试其利,想十年以后,不知中国能开铁路有几千万里,以收无穷之利益也。”

而后,我通过查阅《中国铁路发展史》等书籍得知,火车进入中国,是19世纪60年代的事。最初德国传教士将其译为“火轮车”,称牵引列车的机车为“火车”;19世纪末,一度称为“汽车”(因火车由蒸汽机车牵引);20世纪初,开始逐渐统一称为“火车”,并沿用至今。

1906年11月,晚清朝廷对部院改组时曾设邮传部,统辖铁路、轮船、电政和邮政业务。该部出版有《交通官报》。我收藏到一份1910年11月出版的第26册《交通官报》,所刊交通之事件及学理比较完备,印证了中国铁路的早期历史。

在我所藏的早期铁路史料中有多处记载,杭州最早的一条铁路是江墅线,南起杭州江干闸口,北止拱宸桥新埠。1906年11月,江墅线在杭州凤山门外罗木营举行开工典礼;1907年8月建成通车,全线长16.135公里,设拱宸桥、艮山门清泰(城站)、南星桥、闸口五个站。江墅线的建成,成为沟通大运河与钱塘江的重要纽带,使南北物资得到交流,给杭城民众带来了便利。该线营运至1944年拆除。

我还找到了一份1934年6月15日杭州出版的《两路工会沪杭段分事务所年刊》第一期。该刊创刊时,杭江铁路已经通车,粤汉铁路正在赶接,浙赣铁路及钱江大桥,又在加紧建设之中,一旦贯通,沪杭铁路将成为联络东南之总枢纽。时任政府建设委员会的委员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特地为该刊出版题词:“铁路为交通之王。”把几个点连在一起的是线条,把多个车站连在一起的铁路乃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前不久,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南来北往》,勾起了大众对绿皮火车的怀念之情和对铁路发展的关注。我也因着这份情怀,专门去参观了江墅铁路遗址公园。放眼望去,曾经纵横交错的铁轨,呼啸而过的列车,钟楼、铁塔和候车室,似乎都在诉说着浙江历史上第一条铁路昔时的喧哗,见证着杭州早期铁路的一段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