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杭州“解法”

2024-03-17

记者 郑莉娜

新质生产力,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经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推进各项部署贯彻落实,各地只争朝夕,掀起向“新”向“质”而行的热潮。

3月14日,在全市创新深化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推进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掀起新一轮“大兴科技、大抓创新”热潮,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打头阵、当头雁。

杭州培育新质生产力,强调“因地制宜”。这正是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中尤为突出的关键词。

“因地制宜”首先要知己。

其本质是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策略,打好“特色牌”。对杭州来说,“创新”和“数字经济”就是最重要的“特色”,也具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达28.3%。

竞逐新质生产力,今年杭州要掀起新一轮“大兴科技、大抓创新”的新热潮。杭州市创新深化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大会也确定了目标——2024年,杭州将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牵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打造更具硬核竞争力的创新杭州。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尤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科学机制、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环境。刘捷也表示,要深化服务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杭州探索,聚焦“高效协同、一体贯通”提升合力,聚焦“企呼我为、精准服务”提升能力,聚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升活力,不断汇聚“大兴科技、大抓创新”的磅礴力量。

“因地制宜”还要知全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杭州在牢牢把握省会城市的定位和担当,把自身放在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战略定位基础上,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提出要打头阵、当头雁。

同样在3月14日,160家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创新企业和机构携手成立了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这是全国第一个落实“人工智能+”的城市行动。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杭州是全国人工智能重镇,入选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集聚了全省超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

刘捷出席了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他表示,杭州要把高水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作为深化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首要任务,积极培育“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新生态,拿到开启杭州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

东方风来满眼春。杭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当成为那个率先破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