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在浙江绝迹近三十年后重现

杭州小伙准备在舟山海岛捡三年水獭屎

2024-01-17

欧亚水獭。 “视觉中国”供图

红外摄像机监测到的金塘水獭。

小水獭“老六”。

何既白和陈纪元在安装摄像机。

1月10日凌晨三点,金塘岛西堠工业园一处桥洞下,红外摄像头拍到水獭出没。

1月10日上午九点,何既白和陈纪元在西堠工业园桥洞下查看水獭粪便。记者 陈立平 摄

金塘水獭工作站研究人员何既白(左)、陈纪元(右)

手机扫一扫“发现都市圈”微信视频号、杭州新闻App二维码浏览相关视频。

文字 记者 陈立平 邱丹晨

视频 首席记者 郑超

这段时间,在舟山长乔海洋公园,一只叫“老六”的小水獭正在适应自己的新家,这也是浙江唯一生活在动物园的水獭。

曾经遍布浙江的水獭,近三十年来几近绝迹。直到近几年,它们才在浙江东部的海岛上被发现。为了追寻它们的踪迹,去年10月,两位来自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的“95后”小伙陈纪元、何既白来到舟山金塘岛,开展水獭研究和保护工作,当起了它们的全职“铲屎官”。“我们准备在岛上捡三年的水獭屎。”陈纪元笑着说,他们的研究项目要持续三年,并将建立浙江水獭首个社区保护地试点。

近日,记者来到金塘岛,跟研究人员一起,探寻水獭重现浙江的背后故事。

短短三个月,小伙在岛上捡回了175袋水獭屎

在甬舟高速金塘收费站附近,有一片人迹罕至的湿地。几天前,陈纪元到这里查看布设的红外摄像机,惊喜地看到水里探出了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有水獭!”但不等他拿出手机拍摄,小家伙又潜回了水里,带着一串波纹迅速远去。

作为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金塘水獭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这是陈纪元上岛三个月来第一次在野外目击水獭。“金塘水獭昼伏夜出,平时很难找到,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摄像头和排泄物和它打交道。”他说。

水獭不好找,水獭在岛上留下的粪便却很多。沿着河边随便走几步,记者就在一块岩石上看到了一坨灰绿色的排泄物,闻起来有一股鱼腥味。“这种水边的凸起物,就是水獭最喜欢的‘厕所’。”陈纪元弯下腰,小心地从水獭屎里挑出一小块未消化的残留物,“这应该是鱼鳃骨。作为水下的顶级捕食者,鱼是水獭的主要食物之一。”

查看相机、找水獭屎,这就是陈纪元和何既白的日常工作。从工业园区、居民区到人迹罕至的山上,整个金塘岛分布着111台他们架设的红外摄像机,构成了一张水獭观测的“天罗地网”。每天晚上,他们会通过红外摄像机传回的视频确定哪里有新鲜的水獭排泄物。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带着试管第一时间将排泄物收集回来,“一般我们会在8小时内将粪便收集回来,最多不能超过24小时。”

给水獭当“铲屎官”,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三个月来,何既白和陈纪元已经收集了175份新鲜水獭粪便样本。他们每天穿着印有“金塘水獭”字样的马甲钻桥洞、爬山沟,小擦小碰是常有的事。在金塘老大河上的一处桥洞下,何既白猫着腰前行,好不容易找到了前一晚拍到的一处水獭排泄物,仔细观察后却发现不能用,“粪便包含的内容物种类越多越好,像这坨都是凝胶状的,研究价值不高。”

离开老大河,何既白又带着记者来到西堠工业园区。在这里,他又找到了两处水獭出没的痕迹,“从画面看有两只成年水獭一起行动,在河边一张破渔网上排泄后,又穿过小河去了对岸。”仔细地收集完水獭粪便,他又拿出马克笔,在试管上写上编号、收集时间、地点等信息,再装进密封袋。这些粪便将被放入临时冻库,每隔一段时间,会通过冷链物流寄送到山东一家高校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何既白看来,小小的水獭屎藏着大文章,“对水獭来说,拉屎不光是排泄,也是留‘名片’,它们用这种方式告诉其他水獭‘我在这儿’或‘这是我的地盘’。而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得以了解水獭的个体情况,从而推断出岛上水獭的种群、数量、习性。”

在浙江绝迹近三十年的水獭现身东部海岛

“有獭有獭,在河之涘。凌波赴汨,噬鲂捕鲤。”水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千百年来,这种外表呆萌可爱的生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水系发达的浙江更是它的重要分布区。“中国的水獭主要有三种,即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浙江水獭都是欧亚水獭。”何既白介绍。

“小时候常听说一种叫‘水獭猫’的生物,凶悍无比,甚至有把小朋友拖入水中吃掉的传言,可以说是童年阴影之一了。”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水獭保护项目负责人陈奕宁说,在前期寻访过程中,许多老一辈人向他们描述了水獭繁盛年代的往事,一些人家中还收藏着水獭爪子。

然而,过去三十年,我国水獭的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在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2010年的水獭数量比1975年下降了99%。在浙江,水獭同样只有一些零星目击记录。“一方面是水体污染,破坏了水獭的栖息地,影响了它的食物来源;另一方面,水獭的毛皮具有较高的价值,非法捕杀也减少了它的种群数量。”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水獭专家陆祎玮说。

直到2018年,几名在宁波象山韭山列岛监测中华凤头燕鸥的志愿者,意外地拍到一团黑黑的东西在海上游动。经过浙江自然博物院的专家确认,这是近三十年来第一次在浙江记录到水獭的踪迹。

陆地上接近绝迹的水獭,居然在海岛上重现了!这让当时正在英国攻读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硕士学位的陈奕宁激动万分。回国后,他在浙江自然博物院、舟山林科院的支持下开展浙江水獭调查。“北至舟山群岛,南到温州洞头,我们在全省共找到9处确切的水獭分布点。这些海岛保留了浙江水獭最后的希望。”陈奕宁说。

作为海岛城市的舟山,更是水獭的“乐园”。2022年6月,刚出生一个月的水獭“老六”在舟山白沙岛被发现。当时它的体重只有650克,蜷缩在礁石边,随时有生命危险。当地相关部门得到消息后,迅速组织专家前往救援,并将它送到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照料。在杭州生活一年半后,小家伙不仅恢复了健康,体重还增长了8倍。

“老六”获救三个月前,金塘岛北部的观前村也发现了一只水獭。村民郭影向记者展示了两段当时拍下的现场视频。第一段视频中,水獭趴在桌子底下,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第二段视频中,它正在排水沟里,逆着水流往上爬,旁边有不少围观村民。“这是2022年3月拍的,就在我们隔壁邻居家。当时邻居回来做午饭,发现厨房里趴了只‘大老鼠’,吓了一跳,赶忙报了警。”郭影回忆,见到有人来后,这只小家伙又蹿到了屋外的水渠里,民警花了好大力气才把它捞上来。

水獭获救后,当地派出所又联系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院,确认了它的身份。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负责人沈秋当时也得到了消息,立刻准备从杭州前往金塘岛对水獭进行救治。“可惜的是,在我们赶到前,这只水獭就已经被放生了。这也是后来我们决定在金塘岛设立工作站的原因之一,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就能及时处理。”沈秋说。

金塘将建浙江首个水獭社区保护地试点

2023年10月8日,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合作启动了浙江省濒危野生动物水獭社区保护地试点项目,并在金塘岛设立首个在地工作站,为期三年,何既白和陈纪元作为该项目招募的工作人员入驻。

这个由杭州民间生态保护组织发起的项目,还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2023年12月14日,金塘水獭项目成功加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SGP)中国项目,这也是近十年来华东地区首个加入该项目的生物多样性议题。

“小额赠款计划(SGP)中国项目直接面向中国境内注册的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我们进行项目申报后,通过线上形式参与并成功通过了该项目国家指导委员会的答辩。”沈秋告诉记者,此前该计划主要支持青藏地区等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金塘水獭是近十年来华东地区首个加入该项目的生物多样性议题,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专家认可浙江水獭研究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如今,这个刚启动三个月的项目已经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在金塘岛洞口湾附近的一处海塘,何既白在阶梯边架设了一处新的红外摄像机,阶梯上还残留着水獭粪便的痕迹,“这是从海上过来的水獭留下的,前几天我们架设在海边的一个红外相机也拍到了水獭上岛的影像。这说明金塘岛的水獭种群并非是一个封闭系统,仍然有不少外来‘流动动物’。”

另一件让何既白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岛上居民与水獭的相处方式。“金塘岛的主要产业是螺杆,对水体没什么污染。老百姓不会故意伤害野生动物,也很注意保护岛上珍贵的淡水资源。”

同时,水獭也对金塘岛的环境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与偏好自然河道的青海水獭不同,金塘水獭不挑地方,桥洞下、水沟里,甚至是工厂的排水管道,都有它们出没的踪迹。金塘岛丰富的渔业资源,则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不过,相对于整个项目三年的周期,金塘水獭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仍然有许多谜团等待解答——岛上究竟有多少水獭?它们白天在哪里睡觉?未来能否从东部岛屿重返大陆?

沈秋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2-3年内,在金塘建立浙江省濒危野生动物水獭的首个社区保护地试点,“在新加坡,江獭曾经面临同样的生存困境,如今在人们的保护下成了城市吉祥物和旅游大使。浙江省实施‘五水共治’以来,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期待有一天,金塘岛也能成为‘中国水獭岛’,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实现共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