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潺潺一脉水西流

2024-01-12

深澳村航拍

时节分布地图

十六回切

老街上的店铺

澳口

好客江南时节体验中心

柴惠琴

1934年6月,桐庐深澳村人周天放和桐庐“街上人”叶浅予合著的《富春江游览志》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当时,叶浅予才27岁,已声名鹊起;周天放任《桐庐民报》总编辑,比叶浅予大一轮。这对忘年交得“四十八日之暇”,以杭州为出发点,游历了富春江沿线,完成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中国现代旅游手册。录其行程一二:

第一日:由杭州趁(乘)轮船至桐庐,必拣月明之夜。如不遇西风,即买舟上滩,夜半必可泊钓台之下。

第二十二日:常乐寺、月亮桥、十二泉,借宿深澳。

第二十五日:大雄寺、瓜桥步、东梓关、桐洲,宿东梓关。

在这本书中,周天放这样介绍家乡:“深澳,村名。文笔峰下。离东梓关七里。属桐庐县。烟户稠密。为一邑冠。乃乡村商务之中心。市面颇盛。前对璇山,后拥狮子岩。两溪分流,风景称胜。狮子岩全山皆巉石。如狮之蹲,有岩洞,可伏行而进。渐进渐宽,乃可立行。其深莫测。称狮子口村。西有黄程庙,为邻近八村庄所合建。庙宇宏敞。数县莫敌。旧历元宵,及十月二十一日前后,各村轮年值社,往沪杭雇名班演戏酬神。数十里内,一齐歇业。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尤称乡社之热闹。”

他也写村北的黄山,说山之阳属桐庐,因“山形类歙之黄山”而得名,山之阴名申屠山,属富阳县。

这约莫百年的光阴,对照现在对深澳的描述,有隔世之感,也有莫名的亲切。

独特暗渠水系,澳深穿市过

深澳,宋代属安定乡中浦里,明代属安定乡四管一图,清代为安定乡深澳庄。它的建村史,大约可以从宋代说起,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因水而建,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的特征,在附近的众多村落中,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

澳,本义“水边陆地”。许慎《说文解字》:“澳,隈厓也。其内曰澳,其外曰隈。”现在,沿着鹅卵石路往里走,依然能够感受到深澳村由“溪、澳、沟、塘、井”构成的古水系,如同血脉一直滋养着这个由申屠氏等多姓氏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

深澳澳深清切涟,澡身浴德四时妍。

春波荡漾归沧涧,暖涨分流灌绿田。

深澳村的先人们在村外的应家溪上游西侧建了一条八百余米的暗渠,在村东侧将水自南向北引入村内。溪水顺着暗渠穿村而过,最深处达四米左右,宽一米到一米半,高一、二米不等,用砌墙铺路的卵石砌壁拱顶,这样的设计,也方便人走进暗渠进行疏浚。暗渠流经村里人家,每隔一段设一澳口,深澳老街上现存七个,人们在澳口洗涤,也在清晨取水饮用。那些行走在村庄底下的水澳,被取名为班洛澳、六亩澳、八角澳、凉伞澳、大塘澳、半爿澳,木桥澳、张家澳……每个名字都有专属的意思,或象形或释义,都是乡村的先民们在大地上造出来的符号。

在深澳村的水系里,和大半在地下的澳相呼应的还有露出地面的明渠,这些沟渠自南向北穿越古村,流经村民房前屋后,和天井的出水沟相通,根据明清时的风水学,村里人称之为“四水归一”。

对古建筑来说,防火至关要紧,村里的澳、沟渠也因此勾连了村里的水塘。和澳口一样,深澳的水塘也往往是卵石砌成池壁,并有一个朴素的名字,比如麻栗塘、蟹鱼塘、菊花塘、苍蝇塘。同样,那些村里的深井仿佛是一个个标记,为深澳复杂的水系作了注脚。

除了通常的水井,还有几个别有特色,是由池塘改建而成,像双口井是由东二边塘改建,九思堂塘也被改建成了一口井,也就是说从井口往下探,看见的是一个池塘。村里最深的井是六房井(州牧古井),挖掘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深达20余米。

在当地人的叙述里,深澳的先人迁居时先设计了村里的水系,并以前瞻的理念,因地制宜取用了溪流中的卵石及山上的黄泥土,烧制了石灰,再由能工巧匠构建成“深澳”形式的“江南坎儿井”。

在漫长的岁月里,村民习惯并依赖于村里的水系,而将饮用水、生活水、污水分开的布局,以及使整套水系始终处于流动状态的引水技术,使村庄的建筑、街巷的布局自建成之后大体上能保存至今。对此,你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和他们对经验的总结利用。

申屠姓氏迁徙,联系着村庄生长

如今的深澳村东靠富阳,南至凤川镇凤源村,西部临山,北抵富春江,距桐庐县城20公里,距杭州65公里,320国道、杭千高速过其境,村外设有高速口。这里人烟阜盛,由深澳与黄程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行政区域面积5.192平方公里,它是桐庐最大的村庄,也是现在省内最大的申屠姓氏村民聚居地。

申屠姓迁居此处的历史,从村北的“黄山”开始——它是桐庐和富阳的界山,耸突于平野之中,俯视脚下匍匐的村庄和田野。据明洪武十年(1377)《桐南申屠氏宗谱》,刘基所撰《申屠氏宗谱序》载:“申屠氏远本神明之胄,自炎帝后封于申地,赐姓曰‘申’。申伯之裔讳沐者乃周王申后之兄,爵封京兆屠原,故赐姓申屠。”在宗谱的记载里,申屠氏的先祖申屠刚为了躲避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的灾祸,曾经隐居到了富春江南岸,后人就把他隐居过的村庄叫做“屠山村”(现为富阳区场口镇上图山村),边上的山叫做“屠山”(现名黄山,也有写作凰山)。到了东汉末年,传说申屠刚的后人申屠蟠也循着先祖的足迹来到屠山隐居过。等到了唐宋年间,申屠刚的子孙申屠瑾、申屠理兄弟又迁居到屠山村。之后,弟弟申屠理成为如今桐庐、富阳两地申屠氏的始迁祖。据《民国桐庐县志》载,到明清两代,村里的申屠氏贡生,例贡者有四十余人。

因申屠刚、申屠蟠而得名屠山的这座山,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屠山,在县之西南五十余里,世传有姓申屠结庐已居,乃以名其山,复以志其里(即屠山里)。”这本志书里还有一篇宋人陈刚中所作的《屠山大雄院记》,写到从屠山顶往下看到“中有平田,如设万席”,这一景象如今依然。

黄山因申屠刚、申屠蟠而名屠山,又遇许明(东梓关许氏始迁祖,富阳阳邶湖处有许明大王庙)而改为许明山,山名因人名而更替,在传统文化中鲜见。

黄山山顶有一片小石林,几块大石散落林草之间。天气能见度高的时候,桐庐方向的江南镇,富阳方向的场口镇、新桐乡尽收眼底。靠深澳的山阳,山腰也有一块大石,民国期间有人依着它的形象雕琢了神农像,后来又为此新建了殿宇,就成了现在的神农殿,隐藏在森森林木中。

巍然于屠山的大雄寺,建成于唐长庆三年(823),因许明舍宅为寺而改名为许明院,宋治平二年(1065)改为今额寺,后又改为大雄寺,屡次毁于战火,又屡次重修,香火绵延不绝,至民国后改为校舍,上图山举人柴锡堂兄弟一起在此开办过东图书院。2014年,随着杭黄铁路的施工,大雄寺所在校舍搬迁,庙址南侧建场口隧道。

“门对黄山,红霞散绮笼茅屋。小童归牧,一笛双黄犊。”在牧童短笛所营造的乡村风情之外,这座山在史书里若隐若现,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名字。现如今,一条杭黄铁路穿山而过,山脚下那些有着数百上千年历史的村庄一直默默拱卫。

深澳人过时节,少不了乡土点心

据《民国桐庐县志》载,到了清中期以后,深澳村里又出现了一批因经营草纸而致富的商人,村内现存的古建筑也大多建成于这一历史时期。到了抗战时期,在深澳村“跑三墩”意即不分昼夜往来于杭州三墩与深澳之间的商贾,又带动了深澳村商贸的发展。因缘际会,深澳村直到现在仍然是附近富桐两地村民喜欢去“逛街”和“买卖”的地方,创业与营商的氛围一直持续至今。

商业的繁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的迁徙。除了申屠姓氏,村里另有应、周、朱、沈、黄、刘、赵等近60个姓氏。

村东有条应家溪,得名来自村里的应姓,应姓来深澳比申屠氏要晚几百年,他们于明万历年间自诸暨应店街迁来。

溪上,有一座青云桥连接了富阳和桐庐两地。这座建于清朝光绪七年(1881),看着很普通的抬梁式6孔石梁桥,名字出自明代姚夔《杂咏》,是村里最古老的石桥。跟桥相关的还有一篇清光绪六年(1880)三甲进士富阳人何镕撰写的《深澳青云桥记》,里面细细叙述了建桥的始末及桥名的来历,也赞美了邻近的富桐两地村民:“两邑之民为一心,植百年之计于三月”,齐心协力造桥的过程。

姓氏聚居在漫长时间里也融合生长出当地的乡土文化。农历十月廿一,深澳人过时节。

过时节,唱戏、做米粿,办酒席。习俗大约起自宋元,盛于明清,即使中间偶有间断,也算一直延续至今。《桐庐县志》载:“农村旧节,源于社日。”“祀有功人不祀虚务神”,在旧时,几乎村村都在过“时节”时祭神,有一村祭祀的,也有几村联合祭祀的。老百姓所祭祀的神,大部分出自本土,少有宗教里的神仙,大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升格成的神。按照封建王朝祀典规定,人庙被祀的有四种人:或以劳定国者,或以死勤事者,或能御大灾者,或能捍大患者。所以,乡村祭祀也因此多了来自民间的烟火气,神的内涵也包括了民间百姓所敬仰的高尚道德。

早年,深澳人过时节时要去附近黄程庙里祭祀两位土地神。这两位神仙,来自民间。传说在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年),有一对兄弟姓陈,兄长是陈瑞,小弟为陈和。他们常年在当地经营汤瓶、碗盏、钵头生意,与本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有一年大旱,兄弟俩为祈雨以身殉难,殉难翌日天降甘霖,旱情得到缓解。丰收之后,人们就建了土地庙来纪念陈氏兄弟。

深澳村现存的180余幢古建筑之一的九德堂,得名来自于“君子有九德”。由申屠回春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九德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卵石墙木结构,双坡硬山顶,三间二弄二进四合式楼房,一进四柱七檩,木雕考究。装修一新的九德堂基本保存了原有风貌,是深澳村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尝试之一。去年的十月廿一,村里在此做了五个晚上的大戏。

深澳人过时节,必备的点心里,有一道唤作米粿。在桐庐、富阳一带,米粿作为一种特制的食物,因为制作方法的不同,出现了“米粿”“麦馃”“拓饼”等不同的叫法。根据馅料不同,米粿有甜有咸,根据有馅和无馅也有甄别。无馅的叫“团圆米粿”“谢灶米粿”“粥镬米粿”等,有馅的称“蒸团麦馃”“印板麦馃”。根据颜色分“青米粿”“白米粿”等。

除了米粿,深澳人的小吃、点心还有糊麦馃、冷淘、索面、酒酿馒头、油氽粿,都是热气腾腾时好吃。

因为工序复杂,现在已经少见冷淘。简单地说,冷淘是由生米粉蒸熟后压榨制作而成的新鲜米粉条。冷淘为熟米食,可凉拌可热炒,可惜只可当日现买现炒,不易存放也不宜冷藏,隔夜就容易碎断,且冷淘只在夏季有售,如今已经鲜见。

关于吃食点心,深澳村还有一个省级非遗“十六回切”。十六回切始于南宋,盛于明清,菜品菜肴色香味俱全,筵席程序规范,文化内涵丰富,突显江南特色。宴席以16道茶点或菜肴为一个回合,回切即切换。第一回是16道茶点,每4道一组,分别为:四鲜果、四干果、四糕点、四吊角(冷菜,居中摆放,上第二回时再放到边角)。第二回合16道菜肴,也是每4道为一组,分别为:四热炒、四大菜、四时蔬、四点心,按一定顺序循环上菜。十六回切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十六,既是菜品数量的一个回合,四四十六又暗含事事六合。

如今的深澳,村外青山秀水、村内沟渠纵横,古建筑保护与新乡村建设完美结合,不仅是杭州知名的旅游村庄,还是全国历史文化保护村。新旧之间,融汇着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