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袁长渭

冻出块

2024-01-12

这几天特别冷,冷得有点出乎意料。可这一点冷与四五十年前的冷根本没法相比。小时候过冬是一大考验。地里的蔬菜也没有往日那么多了,大家都在腌制白菜和咸菜,柱子上挂着大白菜。大人小孩都穿着棉袄棉裤,看上去笨拙了许多,行动多有不便。

有的小孩子脸上长着冻疮,也就是钱塘泗乡人所说的“冻出块”,红一块紫一块。

冬日里,霜降冰冻是常态。小孩子贪玩,敲碎了池塘里的冰面,或者拿石臼水缸里的冰和屋檐下的冰凌玩,有时候还拿来当做棒冰吃,小手冻得通红通红,肿得像发过的馒头似的,几次下来,手上就开始发痒,几天后就长满了“冻出块”。手上脚上的“冻出块”,白天玩冰打雪仗都无所谓,一到晚上进入被窝,那实在太难受了。被窝一热,手脚暖和过来,血脉活了就开始痒,最痒的就是小脚趾和脚后跟。一痒就忍不住抓,越抓越有劲,往往会把冻出块抓破。抓破后就开始渗出血水,第二天穿的袜子就黏着“冻出块”一起,要忍住疼痛,花好大一番气力才能把袜子脱下来,一不小心还会把冻伤的皮也扯了下来,疼得直哭。

现在出门汽车开着空调,进到家里有空调和地暖,鞋子也非常保暖,手上还涂着各种品牌的护肤霜。五十多年前,许多家庭的一床棉被要盖好多年,硬邦邦的,睡进去很长时间都暖和不过来。

大人无妨,还是要想办法疼小孩。三四岁前的小孩,大人就把他放在站桶里,站桶是圆柱形,上面小下面大,中间有一层留着间隙的隔板,隔板下放一只灰缸,灰缸里盛着灰烬和木炭等,小孩的脚和全身都是火热的。

小孩上学带着各种各样的火炉,我们钱塘泗乡大多用“铜火熜”(音为cōng,泗乡方言,意为“铜暖炉”)。上课时两只小脚放在“铜火熜”上就不会受冻。有的小孩带着敞口的灰缸,一不小心棉鞋就被烧着了,教室里就充满了乌焦毛臭。还有调皮的小孩带着生番薯干、年糕干、蚕豆等来学校,用自己的火炉煨煨,蚕豆熟了会一声爆响,引得全班同学大笑。在众目睽睽之下,那同学在老师严厉的眼光和批评声中,感到羞愧,但也有点恶作剧的自豪。下课后大家都抢着吃,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以及煨年糕干、爆蚕豆的香味。

泗乡的女人最不容易,长着“冻出块”的手还要敲开冰面,忍着刺骨的寒冷洗衣服、洗菜和淘米。冬天,农事不多,女人们编织杭州篮,大晚上,昏暗的灯火下,只听到竹篾抖动的声音,毛糙的竹篾刮得手脆生生地痛,可没有人停下手中的活儿,就这样忙碌着,等待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