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这片土地上永不服输的人民”

“无手摄影师”郑龙华: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

2023-12-26

郑龙华和他的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戚珊珊

没有手,郑龙华照样可以摄影。是摄影,让他重新“长”出了描绘世界、触及灵魂的“无形之手”。

他用镜头记录下残疾人同胞积极向上的奋斗历程,不仅成就自己的生命之光,也照亮了他人。

当郑龙华“捧”起相机,镜头内与外,满是坚毅又动人的中国故事。

今年,他获得第十一届“最美杭州人”荣誉称号。

一双与众不同的“手”

1959年寒冬,临安昌化山区迎来了一年中最湿冷的时节,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烤火缸来取暖。

一天中午,一个小婴儿撕心裂肺的哭声,把整个村的人都惊动了。

当大人赶到时,看到不满周岁的郑龙华栽倒在床边的火缸中。拎起来后,他的两只小手和半个脸颊,几乎被烤焦了。

眼看孩子只剩一口气,母亲急忙和村里几个壮年人一起将他送往医院。临安当地医院见情况严重,建议他们还是往上级医院送。

郑龙华的父亲是一名空军,他在杭州得知消息后,立即让家人把孩子送到杭州的大医院。经过长达两周的抢救,郑龙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命是保下来了,这双小手怎么办?医生建议,要将手腕部以下截肢,避免后续感染,再危及生命。但郑龙华父亲的态度很坚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截肢,哪怕能留住一个手指也好。

可惜,后来还是一个手指也没能保住,但医生尽可能地保留了郑龙华的手部躯干。他现在手部前端的肉团,便是当初抢救时,被纱布包起来的状态。

60多年后,郑龙华依然庆幸父亲当年的那个决定。“我很感谢父亲,这让我后来的日常生活可以自理,还能捧起相机。虽然不太方便,但如果截肢了,我的手臂就会比现在更短,很多事情就不可能完成了。”

婴儿时期发生的这桩令人心惊的遭遇,郑龙华也是长大后听家里大人和村里长辈说的。从他有记忆开始,自己就没有双手,半边脸上都是伤痕,生活困难重重。洗脸刷牙、穿衣吃饭、翻书写字,他必须付出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

从临安昌化中学念完高中后,郑龙华回乡务过农,但大多数时候能做的只有挑担的活;去学校代过课,但因为残疾,转正申请总是被拒。

1977年恢复高考,郑龙华去考了,成绩超出大学录取分数线12分。(下转第2版)